
丑陋笨拙。 唐 牛僧孺 《玄怪录·杜子春》:“其妻号哭曰:‘诚妇陋拙,有辱君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姑夫》:“不嫌陋拙,愿以身为姬侍。”
“陋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òu zhuō,其核心含义为丑陋笨拙,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外观、技艺等不够精致或灵巧。以下是详细解释:
组合后,“陋拙”强调外表不美观且能力笨拙 的双重含义。
该词在古典文献中多次出现,例如:
两处均通过“陋拙”表达自谦或描述他人缺陷。
需注意,“陋拙”与“拙陋”虽含义相似,但“陋拙”更强调“丑”与“笨”的结合,而“拙陋”偏向“笨”与“粗”的叠加。现代使用中,“陋拙”较为书面化,口语中更常用“笨拙”“粗糙”等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书法中的用例,和。
陋拙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事物或行为的不达标、不精致、不完善。
陋的部首是阝,陋的笔画数是8;拙的部首是手,拙的笔画数是9。
《陈书·瓜州传》:“陋拙躁轩,运乖策陷。”意为陈述人难以应付现实的环境,无法顺利运作,这里的陋拙即指行为不够聪明灵活。
陋拙的繁体字为「陋拙」。
在古代,陋拙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别。例如,陋有时会写作「㸦」,拙有时会写作「捉」。
1. 他的书法虽然有一种朴拙的韵味,但却显得有些陋拙。
2. 这个设计虽然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但在美观上显得有些陋拙。
3. 她的舞蹈动作虽然不够流畅,但却洋溢着一种返璞归真的陋拙之美。
4. 虽然他的绘画技巧不够熟练,但正是那种陋拙给了作品一种原始的质朴感。
陋习、陋规、拙劣、拙笨、拙速
笨拙、粗糙、低劣、简陋
高明、精致、高级、熟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