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踈烟”。谓香火冷落。 清 然修 《金山》诗:“ 蘄王 有庙踈烟冷, 郭璞 无坟乱石多。”
“疏烟”是一个汉语词汇,常见于古典文学语境中,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析:
“疏烟”拼音为shū yān,原指香火冷落的状态,常用于描绘寺庙、古迹等场所的萧瑟景象。例如清代诗人然修在《金山》中写道:“蕲王有庙踈烟冷,郭璞无坟乱石多”,即通过“疏烟”渲染庙宇的寂寥氛围。
该词多用于营造清冷、孤寂的意境。例如纳兰性德词中“楼上疏烟楼下路”,以稀疏的烟雾烘托苍凉心境。其近义词可联想“薄雾”“轻烟”,反义词则为“浓烟”“香火鼎盛”。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诗句或古籍用例,可参考《纳兰词》或清代诗词选集。
疏烟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烟雾稀疏或消散的状态。疏指稀疏、稀释,烟指烟雾。
疏的部首是白(白字旁),疒字旁都是由白组成。疏的拆分笔画为5画。
烟的部首是火,烟的拆分笔画为8画。
疏烟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杜牧的《秖鹿晚泊与王十一晚泊同船皆病焚香疏烟逗闷兼房韵因招刺上台》诗中,后来广泛用于文学作品和口语中。
繁体字“疏煙”。
在古代,疏和烟的写法有所差异。疏的古代写法为“庶”或“除”,烟的古代写法为“炎”,表示火焰。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写法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
1. 整个山谷中弥漫着疏烟,清新而宜人。
2. 他站在窗边,远眺着远处疏烟弥漫的小镇,心情平静而安详。
1. 疏烟薰风:指烟雾稀疏,风吹拂的景象。
2. 疏烟径:指山林中烟雾弥漫的小径。
1. 疏雾:形容雾气稀疏
2. 疏云:形容云层稀疏
繁雾:指雾气浓厚
密云:指云层密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