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六服的意思、六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六服的解释

(1). 周 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嬪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 孔颖达 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 王莽 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寧;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衞,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总六服以收贤,掩七戎而得骏。” 宋 曾巩 《李良辅知庐州张竚陕州崔度蔡州王说徐州制》:“朕董正治官,自朝廷始,至於六服群吏,莫不考循其名,以督课其实。”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诗·大雅·板》。后用以指全国各地。《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饗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羣小祀则玄冕。” 郑玄 注:“ 郑司农 曰:‘大裘,羔裘也。衮,卷龙衣也。鷩,襌衣也。毳,罽衣也。’……希读为絺,或作黹,字之误也。”《晋书·舆服志》:“六服之冕,五时之路,王者之常制,各有等差。”

(2).指 周 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 贾公彦 疏:“此素沙与上六服为里,使之张显。”

(3).指 周 代王后的六种服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六服"是中国古代政治地理概念,特指周代以王畿为中心,向外依距离和亲疏关系划分的六个行政或服事区域。这一制度集中记载于儒家经典《周礼》,体现了早期国家的疆域管理和等级秩序。其具体含义如下:

  1. 概念核心与制度来源 "六服"制度源于《周礼·夏官·职方氏》,是周代理想化的疆域管理模式。它以周天子所在的王畿(都城及其直接管辖地区)为核心,根据诸侯国与王室关系的亲疏、职责的不同以及地理距离的远近,将王畿外围的广大地域划分为六个层次,即“六服”。每服大致相隔五百里(此为制度设计,非实际精确里程),形成同心圆式的统治结构。

  2. 六服的具体名称与特征 根据《周礼》记载,六服由近及远依次为:

    • 侯服:距离王畿最近的区域,由受周王分封的诸侯(主要是同姓或功臣)统治。其职责是“为王者斥候”,即担任王室的屏障和侦察防卫任务,需定期朝觐天子。
    • 甸服:此区域内的诸侯(甸,通“田”)主要职责是“治田入谷”,即耕种田地,向王室缴纳谷物赋税,提供农产品贡赋。
    • 男服:其诸侯(男爵)的职责是“任王事”,即承担王室指派的各类劳役和事务性工作。
    • 采服:此区域的诸侯(采邑之主)主要职责是“事典常”,即遵守并执行王室颁布的法令典章,同时需向王室进献当地特产(“嫔物”)。
    • 卫服:其职责是“卫王居”,即承担保卫王室安全的任务,在必要时出兵拱卫京师。
    • 蛮服:指相对边远、文化风俗与中原有别的区域(“蛮”有边远、异族之意)。其职责是“治礼俗”,即接受王化,学习中原礼仪,并进献当地物产(“贡物”),象征性地表示臣服 。
  3. 政治意义与文化象征 “六服”制度是周代“分封制”和“服事制”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地理区划,更是一种政治秩序和等级关系的象征:

    • 等级秩序:从侯服到蛮服,体现了由亲到疏、由近及远、由核心到边缘的等级差序。
    • 义务差异:不同服的诸侯对周天子承担不同的义务(如兵役、劳役、贡赋、朝觐),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 天下体系:“六服”构成了以周天子为共主的“天下”秩序,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观念的制度化表达 。
    • 理想蓝图:尽管《周礼》的记载带有理想化成分,未必完全等同于历史现实,但“六服”概念深刻影响了后世对中国古代国家结构、朝贡体系和华夷观念的理解。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六服”是古代文献中的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一、周代诸侯邦国的等级划分

周天子将王畿以外的地区按距离远近划分为六个等级,统称“六服”。各服职责与朝贡周期不同:

  1. 侯服:距王畿五百里,每年朝见一次,贡祭祀用品;
  2. 甸服:距侯服五百里,每两年朝见,贡嫔妃所需物品;
  3. 男服:距甸服五百里,每三年朝见,贡器物;
  4. 采服:距男服五百里,每四年朝见,贡布帛;
  5. 卫服:距采服五百里,每五年朝见,贡材料;
  6. 蛮服:距卫服五百里,属边疆地区,承担特殊职责(《周礼·秋官·大行人》)。

二、周天子的六种冕服

天子在不同礼仪场合穿戴的六种礼服,包括: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分别对应祭祀、朝会等重大活动。

三、周代王后的六种礼服

王后礼服按等级和用途分为: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缘衣,搭配素纱内衬以显庄重(《周礼·天官·内司服》)。


以上内容综合了《周礼》《书·周官》等文献记载,更多细节可参考历史典籍或权威百科。

别人正在浏览...

半高跟拖鞋,半高跟凉鞋编整标榜不期然创巨痛仍除省黨偏达失蛮地秤顿足搓手掇醍杜秋之年耳朵软凤尾罗腹蟹目虾高话广大教化主宏略华节豗呶芔陨降贵解了记挂荆王句抹衉唾睽睢朗格连复良图糲粢鳞翅目漏眼卵石不敌勠力同心卯羹梅乾菜木秀于林闹新房宁乂抛废平下轻元素癯瘁人彘辱贱埽夷神比审改伸恳市阛始终如一束素所适闼尔忝辱天文台跳大花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