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放下书。谓中止阅读。《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序》:“余读《孟子书》,至 梁惠王 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
(2).失去使用价值的书籍。如:把废书废报送到废品回收站。
"废书"在汉语中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核心释义:
搁置书本
指中止阅读或放下书籍的行为。多因外界干扰、情绪波动或身体疲劳导致无法继续读书。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描述因感慨而中断阅读的情景。此义项强调读书行为的暂停。
废弃无用的书籍
指失去使用价值或遭淘汰的典籍文献。如《论衡·书解》中"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暗含未被废弃的书籍得以留存。此用法常与历史事件(如焚书)关联,体现文献存续的偶然性。
"废"(中止/弃置)+"书"(典籍/阅读行为),属动宾结构复合词。
先秦典籍已见用例,汉代成为文人表达阅读中断的固定搭配。唐宋时期引申出"废弃典籍"义,如《新唐书·艺文志》载隋唐官府对散佚图书的辑录工作。
"废书而叹"作为经典意象,承载三重文化心理:
指因内容谬误或载体损坏失去研究价值的古籍,如考古发现的残简断篇。
教师批评学生"废书不观",喻指荒废学业。
当代小说常以"废书"象征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如贾平凹《废都》意象延伸)。
权威参考来源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废书"词条.
许慎.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3.
王利器. 王利器论学杂著·古籍整理通论[C].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莫砺锋. 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M]. 凤凰出版社, 2020: 第三章第四节.
袁行霈. 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文学意象谱系.
“废书”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古文中的常见用法
指因情绪波动或外界干扰而停止阅读。例如:
现代引申义
可比喻因其他事务中断阅读,如提到的“华歆废书出观”,即丢下书出去观望。
指内容过时或质量低劣的书
如所述,包括过时教材、陈旧理论书籍或印刷粗糙的劣质书。
未被利用的闲置书籍
长期堆积未被阅读的书籍,例如送到回收站的“废书废报”。
宝珪保国会参覃柴头长工常计褫革持养蹙遏怠纵大圣电话间雕阑鼎食鸣锺分减氛翳负离子浮石沉木浮蒸狗头狗脑过饮齁熟魂亡胆落结舌解识街谈巷谚节衣素食即或进书矜贞机悟卷曲隽妙举世肯恼口逻肚攒令仪离形詈夷爲跖吕公子木夫黏黏糊糊奴官泡沫经济强本节用起立清耳人文主义生灵沈静霜准数粒邃谷谈对铜围铁马万口一辞微动无需详处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