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埠的意思、商埠的详细解释
商埠的解释
[commercial port] 旧时与外国通商的城镇
详细解释
旧时与外国通商的城市。 清 孙诒让 《周礼政要·朝仪》:“各商埠租界, 华 洋之讼, 华 人跪而洋人立,已为失体。” ********* 《国民之薪胆》:“政府于此,亦主退让,允于该处开辟若干商埠。”
词语分解
- 商的解释 商 ā 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计划、讨论:商量。商讨。商议。商定。商榷。商酌(商量斟酌)。相商。磋商。洽商。协商。 买卖,生意:商业。商店。商界。商品。商标。 古指行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做买卖的人,亦
- 埠的解释 埠 ù 停船的码头,靠近水的地方(古亦作“步”):埠头。本埠。外埠。船埠。 旧与外国通商的城市:开埠。商埠。 笔画数:; 部首:土;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商埠”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旧时与外国通商的城市,尤其指近代中国因贸易需求开放的通商口岸。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读音:shāng bù(“埠”不读作“hu”或“fù”)。
- 核心含义:指历史上商业贸易发达、与外国进行通商的城镇,兼具码头和商业枢纽功能。
二、词语结构解析
- 商:指商业、贸易活动。
- 埠:原指停泊船只的码头(古称“步”),后引申为交通与商业中心。
三、历史背景与功能
- 通商口岸:近代中国被迫开放或自主开放的港口城市,如上海、广州等,承担进出口贸易、文化交流等功能。
- 经济作用:成为国内外商品集散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也因条约限制带有半殖民地色彩。
四、分类
- 自行开放商埠:清政府主动开放的通商城市,如济南、昆明。
- 条约开放商埠:通过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如《南京条约》后的上海、宁波。
五、著名商埠举例
- 上海:近代最大通商口岸,汇集各国租界与贸易机构。
- 广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清代“十三行”所在地。
- 汉口:内陆重要商品集散中心,有“九省通衢”之称。
如需进一步了解商埠的历史条约或经济影响,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相关百科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商埠
商埠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该词的拆分部首是商()和埠()。
商、埠的字义
商(shāng)在这里表示商业、买卖等与商业有关的意思。埠(bù)表示码头、港口的意思。
商埠的来源
商埠这个词是古代************发展的产物。商埠最早指的是商业繁荣的地方,有着繁忙的码头和港口。随着商业交流的不断发展,商埠逐渐演变为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
商埠的繁体
商埠的繁体字是「商堡」。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写法中,商埠可以写成「商埠」或「商舶」。其中「商舶」多用于古代文献中。
商埠的例句
1. 这个城市曾是一个繁忙的商埠,各地商人云集于此。
2. 海港是这座商埠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组词
1. 商贸:商业和贸易的意思。
2. 港口:船只泊靠的地方。
3. 经纪:从事商品买卖的职业。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市集、集市、贸易市场等,都表示商业繁荣的地方。
反义词
反义词有农村、田野等,表示与商业繁荣相对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