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广大,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南康军和东坡》词:“空翠晴嵐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汉口后湖诗》:“后湖汗漫无际,贼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应训》:“吾与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诱 注:“汗漫,不可知之也。”后附会为仙人的名字。 晋 张协 《七命》:“过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迹。”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愿接 卢遨 游太清。”
(3).漫无标准;不着边际。《新唐书·选举志上》:“因以谓按其声病,可以为有司之责,捨是则汗漫而无所守。”《金史·高汝砺传》:“内外百官所司不同,比应詔言事者不啻千数,俱不达各司利害,汗漫陈説,莫能详尽。” 明 胡道 《<归田诗话>序》:“﹝ 瞿佑 ﹞著《诗话》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扬可法之旨,非汗漫无稽之词。” 鲁迅 《热风·估<学衡>》:“所以‘弁言’就是序,异于‘杂志迩例’的宣言,并为一谈,太汗漫了。”
(4).形容漫游之远。 唐 陈陶 《谪仙吟赠赵道士》:“汗漫东游黄鹤雏, 縉云 仙子住清都。” 明 张煌言 《冬怀》诗之八:“万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长剑总蹣跚。” 清 戴名世 《种树说》:“顾种树又无其资,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 《迷羊》一:“在湖亭里蛰居了几天,我就开始作汗漫的闲行。”参见“ 汗漫游 ”。
“汗漫”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广大无边际
指空间或范围极其广阔、漫无边际。例如《淮南子》中“汗漫之宇”即形容浩渺的宇宙。
渺茫不可知
形容事物模糊不清或难以捉摸。如《淮南子》提到“汗漫,不可知之也”,后被引申为仙人名。
漫无标准/不着边际
多用于描述言论或行为缺乏依据、浮泛空洞。如“汗漫之言”指不切实际的话。
近义词包括“浩瀚”“渺茫”“散漫”等,多用于文学或书面语。需注意语境差异,例如“浩瀚”侧重体量,而“汗漫”更强调无边界的模糊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诗词引用,可参考《淮南子》《金史》等文献,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词典。
《汗漫》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汗水流淌的样子。它形容汗水充分地流淌并且湿润胸襟。
《汗漫》拆分后的部首为“水”和“心”,其中“水”是左边的部首,表示和水有相关的意义;“心”则是右边的部首,表示心情、心境。
《汗漫》的总笔画数为14画,具体拆解为:水(4画)+ 心(4画)+ 干(3画)+ 丷(3画)。
《汗漫》来自中国古代文人孔尚任的《汗漫集》。该书是一部以诗词形式表达情感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辛勤努力和坚守。
《汗漫》的繁体字为「汗漫」。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汉字《汗漫》没有太大变化,与现代汉字形态基本一致。
1. 努力工作后,他的额头上汗水汗漫而至。
2. 春夏季节,汗漫的样子经常出现在训练场上。
1. 汗流:汗水流淌。
2. 汗流浃背:比喻汗流得很多,背部湿透。
3. 汗洽如浆:汗水像酥油、糊状的流淌。
1. 汗流浃背
2. 汗如雨下
3. 汗如泉涌
1. 干涸无汗
2. 缺乏汗水
3. 干旱不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