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非复的意思、非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非复的解释

(1).不再是。《后汉书·荀彧传》:“纵数城或全,其餘非復己有。” 唐 李华 《长门怨》诗:“自惊罗带缓,非復旧来心。” 清 唐甄 《潜书·匪更》:“及其敝也,衿倾袪错,四垂紕离,非復緇衣矣。”

(2).不像是。《太平广记》卷十引 晋 葛洪 《神仙传·王兴》:“帝顾侍臣曰:‘彼非復学道服食者,必 中岳 之神以喻朕耳!’”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竝见 姮娥 与众仙姬逍遥按乐,殆所谓《霓裳羽衣》、钧天雅奏者,非復人世间所有。”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仇 受而饮之,甘温香美,非復人世间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非复"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的文言残留结构,其核心语义由否定副词"非"与表重复义的"复"组合而成,主要包含两层释义:

一、否定性判断 表示"不再是"的绝对否定,强调事物本质的根本性转变。该用法可追溯至《世说新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典故延伸,常与时间状语搭配使用。例如《汉语大词典》收录的"非复吴下阿蒙"典故,即通过"非复"强调人物学识的质变。

二、禁止性指令 作为文言句式遗存,表"不可重复"的强制性否定,常见于古代法律文书与道德训诫。参照《古代汉语虚词词典》释义,这种用法多与"勿""莫"等否定词形成双重否定强调,如出土汉简中"非复入此室"的禁令表述。

该复合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保留于成语典故引用,如"非复当年"等固定搭配。其语法功能具有典型文言特征:既可独立作谓语("山河非复旧时颜"),也可修饰名词构成偏正结构("非复昔年光景")。《现代汉语虚词例释》指出,这种双音节否定结构在语体色彩上较单用"非"更具庄重感。

网络扩展解释

“非复”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两种含义:

一、基本解释

  1. 不再是
    • 表示事物状态或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与过去截然不同。例如《后汉书·荀彧传》中“非復己有”,即强调原本所属的事物已不再属于自己。
  2. 不像是
    • 用于否定当前状态与某种特征的相似性。如《太平广记》中“彼非復学道服食者”,指某人不像修道服食之人。

二、引证与用例

提示:若需更多例证或深入分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襃饰辩献不长俊陈情漴漴充耳抽咽穿窬顶梁蕫蓈钢材甘蕉恭恪光彩夺目瑰姿洪水位家风讲书祭酒剪切力挢虔解缨鼱鼩寄生生活辽患詅痴符溜淌龙凤团漏天论兵罗襕孬好乜乜踅踅般桓浅小栖泊衾裳蕲王柔婉软骨入心丧宰神不附体生张熟魏身心交瘁逝魄释氏树创死临侵天漏体料舃履顽狡挽具磈礧蓊勃我躬无术显微小腿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