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郡府。《宋书·周朗传》:“火逸烧郡廨, 朗 悉以秩米起屋,偿所烧之限。” 唐 司空图 《月下留丹灶》诗序:“诗题五字,乃真仙之词也……熟视木文,则字皆隐起成列矣。某年中,廉帅上闻,且命鑱其逸跡,藏於郡廨。”
郡廨的详细解释
定义与基本含义
“郡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专指中国古代郡一级行政单位的官署或衙门。其中,“郡”表示秦朝以来设立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县或州;“廨”则指官府办公的场所或建筑。因此,“郡廨”整体意为郡级政府的办公地点,是地方行政、司法和税收事务的处理中心。这一词汇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体现了古代中国地方治理的结构。
词源与演变
“郡”源自秦朝的郡县制,最早作为军事和行政分区,后演变为地方管理单位;“廨”则源于古代官署建筑的通称,强调其公共职能。两字结合后,“郡廨”在汉代至唐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如《汉书》和《唐书》,用于描述郡守的办公场所。词义上,它区别于“县廨”(县级官署)或“州廨”(州级官署),突显了层级差异。
历史背景与用法
在历史语境中,“郡廨”多见于唐宋时期,是地方权力象征。例如,郡廨通常设有大堂、库房和牢狱,用于处理民生诉讼、赋税征收等事务。其建筑风格多体现威严,常位于郡城中心。一个典型用法见于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郡廨萧条秋草生”,描绘了官署荒凉的景象,反映了社会变迁。随着明清时期行政区划改革,“郡”制逐渐淡化,但“郡廨”一词仍保留在史书和文学作品中。
参考来源
以上解释综合参考了权威汉语词典资源,包括《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和《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这些来源对古汉语词汇的释义具有专业性和可信度。
“郡廨”是汉语中一个历史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读音:jùn xiè()
郡廨即“郡府”,指郡一级的行政官署,是古代郡守及其属员处理政务的机构()。
该词现已不常用,主要用于研究古代政治制度或文献解读。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宋书》等典籍()。
安税宝珈北斗星禀生避慎鄙直稠木东莱非道覆尸伏蛰光澈鼓成过如古甎酣沉画地为牢漶化建德乡讲主季叶爵士音乐恪固崆巄扩胸器列阵丽华流坠明说磨棱刓角闹闹和和拏云攫石皮褂被甲执兵千骑浅量蒨蒨亲雠请求邱山歧秀认罚散赈生土收刀检卦戍傜肆欲填平天下汹汹天绪填膺同业屯紥妥人歪充韈劫子无治相导小茴香消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