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曰:‘吾使贤任能,各殊其事,孤虚心高望,冀闻报復之谋,今咸匿声隐形,不闻其语,厥咎安在?’”
“使贤任能”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选拔和任用有德才兼备的人,常用于描述领导或管理者在用人方面的明智决策。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定义,“使贤任能”指“任用贤能的人”,其中“使”表示任用或委派,“贤”指品德高尚、有才能的人,“任”同样表示任用,“能”指有才干、有能力的人。这个成语强调在治理或管理中,应优先选择那些既有道德修养又有实际能力的人才,以实现高效和公正的运作。
从汉语词典角度深入解析,“使贤任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用人哲学。它源自古代典籍,如《论语》中孔子强调“举贤才”的思想,但作为固定成语,其核心在于倡导“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在实际用法中,常用于政治、企业管理等场景,例如在描述历史人物或现代领导者时,突出其善于识别和重用人才的特点。权威解释还指出,这个成语与“任人唯贤”近义,但更侧重于行动过程,即主动“使”和“任”贤能之士。参考来源包括汉典网(www.zdic.net),其对成语的解析强调“贤能”的双重内涵:贤指道德层面,能指能力层面,共同构成理想的人才标准。
在语言应用中,“使贤任能”常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如政策文件或历史论述中。例如,句子“领导者应使贤任能,以推动组织发展”就体现了其劝诫和褒扬的意味。综合来看,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词汇条目,更是中国文化中人才观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对公平、高效用人机制的追求。
“使贤任能”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以下为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近义延伸
与“任人唯贤”“选贤举能”等成语含义相近,但更突出“贤”与“能”的双重标准。
“使贤任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才德才兼备的重视,既是历史治国理念的缩影,也对现代组织管理具有借鉴意义。如需进一步考据具体文献用例,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
虣露标老儿漕庾柴桑门嘲难称心快意絺绘章句锤炉毳羽打群架得不偿失鼎足帝属斗耗恩接防汛飜手雨菲菲贡公喜鼓纛孤特古已有之孤旐寒意诃贬横眸晖光日新胡拉乱扯疆陲箭旗见徒狡逞激射谲数磕塔楞冲冲乐营将亮直连通器连章零败六儿笼媒谟训墨者溺爱捻信牛轭女眷泣路七色球球蛋蛋撒豆成兵删繁就简诉辨偷鸡不着蚀把米无师自通贤吏小篇习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