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篆的意思、藩篆的详细解释
藩篆的解释
藩司的官印。亦借指藩司。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 杨袭侯 在 滇 ,两署藩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老兄交卸藩篆下来,极应该就回本任。”参见“ 藩司 ”。
词语分解
- 藩的解释 藩 ā 篱笆:藩篱。 屏障,保卫:藩翰(喻保卫国家的重臣)。 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边防重镇:藩属。藩国。藩镇。藩邦。削藩。称藩(自称属国)。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 篆的解释 篆 à 汉字的一种书体:大篆。小篆。篆体。篆书。 书写篆字:篆额。 印章多用篆文,故为官印的代称,又为对别人名字的敬称:篆刻。摄篆。次篆。台篆。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藩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ān zhuàn,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
基本释义
指“藩司的官印”,也借代“藩司”这一官职本身。
- 藩司:明清时期对布政使的别称,主管一省民政、财政等事务,相当于省级行政长官。
- 篆:此处指官印,因古代官印多刻篆书而得名。
-
文献用例与引申
在清代文献中,“藩篆”常用于描述官职的交接或代理。例如:
-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提到“两署藩篆”,即两次代理藩司职务;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交卸藩篆”指卸任藩司官职。
注意:部分资料(如)提到“边陲地区”的引申义,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文献,可能为误读或引申用法。建议以“藩司官印/官职”为核心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藩篆(pán zhuàn)是一个古代汉字词汇,表示领地或边疆。它由两个部首组成,部首分别是艹和钅,分别表示草和金属。藩篆总共有13个笔画。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篆书字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繁体字。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不同,比如篆书字体是由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组成的。例如,“藩”字可以写成:“⿱厶并⿰艹吕”,其中厶和并是藩的两个部首,艹和吕是组成藩的两个字。古代人们常用“藩篆”来指代边疆领地。例如,古代有句成语“藩篱寇盗”,意为边疆发生了盗贼侵犯。藩篆可以与其他字组合成词语,如“藩镇”(指边疆的军事基地)等。与“藩篆”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疆土”和“边界”,而相反的词语则是“中原”。希望这些回答是你想要的相关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案行辨惑逼供残逼车书黜殡麤衣淡饭地震东扭西捏妇教父母国贯顶诡求掴榻海物怀仁黄旗紫盖混沄怙彊金匠灸炷急于棘蒬菌子魁长蓝黑连用利钝立有间落台缅然面问排语佩珍匹禽朴忠青牛翁乞纽忽浓祈澍嬬嬬然色厉内荏社员势不两立耍手腕松髓燧镜簌落偷冒脱卸玩辞枉墨矫绳顽素帵子蟂矶笑駡从汝下一步屑瑟熁铁石谐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