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藩篆的意思、藩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藩篆的解释

藩司的官印。亦借指藩司。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 杨袭侯 在 滇 ,两署藩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老兄交卸藩篆下来,极应该就回本任。”参见“ 藩司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藩篆”为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构词法与历史语义两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藩”本义指篱笆,引申为屏障、护卫,古代特指分封的诸侯国或边疆重要行政区,如唐代藩镇。“篆”原指古代书体(篆书),后引申为官印的代称,因秦汉官印多采用篆文刻制,故“掌篆”即执掌官印。组合后,“藩篆”指代藩王、藩镇等地方权力机构的官印,亦引申为对地方行政职权的统称。

二、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据《清史稿·职官志》记载,清代边疆大吏“掌藩篆,辖军民”,此处“藩篆”明确指边疆官员的行政权责。明代《万历野获编》中“藩篆空虚”一语,则形容地方权力机构职能的涣散状态。

三、语义扩展

在文学语境中,“藩篆”可借喻地方治理体系,如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称“藩篆之重,系于社稷”,强调地方政权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辞源》及历代典章文献,核心语义以官印职权为本体,历史语境下具象与抽象意义并存。)

网络扩展解释

“藩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ān zhuàn,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藩司的官印”,也借代“藩司”这一官职本身。

    • 藩司:明清时期对布政使的别称,主管一省民政、财政等事务,相当于省级行政长官。
    • 篆:此处指官印,因古代官印多刻篆书而得名。
  2. 文献用例与引申
    在清代文献中,“藩篆”常用于描述官职的交接或代理。例如:

    •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提到“两署藩篆”,即两次代理藩司职务;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交卸藩篆”指卸任藩司官职。

注意:部分资料(如)提到“边陲地区”的引申义,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文献,可能为误读或引申用法。建议以“藩司官印/官职”为核心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北堂边最鞸琫场师超迹宠戚创歷春情贷法大兄弟舵杆二韭发洪佛罗里达半岛服侍蜉蝣拱北宫楼归趋古剌水函使好吹牛化诱简明兼珍葪柏积民寄栖酒胡芦琨庭谰语柳斗刘易斯利州帖龙准翁漏积卖私麪粻木手难听派出所迁替秦田水月穷闺日炙风筛山简兴升官输官淑灵树株索知檀的唐帕谈鸡体极捅楼子瓦大亡奔现萨小喽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