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父母国的意思、父母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父母国的解释

犹祖国。《孟子·万章下》:“﹝ 孔子 ﹞去 鲁 ,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唐 阎朝隐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迴瞻父母国,日出在东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父母国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词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核心 "父母"指代双亲,"国"指故土或祖国,组合后特指"一个人出生或成长的故乡",强调个体与故土间如亲子般的深厚情感联系。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现代多用于文学语境。

二、出处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去父母国之道也",指君子离开故土时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进一步阐释为"君子虽去其国,犹不忍遽忘",体现儒家伦理中的家国观念。

三、用法特征

  1. 作宾语:如"眷恋父母国"(唐·韩愈诗)
  2. 作定语:如"父母国之恩"(《宋史·礼志》)
  3. 现代用例:多用于诗歌、散文等抒情文体,如余光中《乡愁》中"父母国的泥土香"

四、文化内涵 承载着中国传统"家国同构"理念,《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体系在此词中得以微观呈现。清代学者王夫之《读通鉴论》称其"寄乡愁于伦理,寓大义于微言"。

五、权威评价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将其列为"文化专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为"书面语词"。北京大学《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指出该词"浓缩了农耕文明安土重迁的心理结构"。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语料库等权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父母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析:

基本释义

“父母国”指代祖国,强调对故土的深厚情感,常用于表达离别故土时的眷恋之情。


出处与背景

  1. 经典出处
    源自《孟子·万章下》,记载孔子离开鲁国时感叹:“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体现对祖国的依恋。
  2. 文学引用
    唐代阎朝隐《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中写道:“回瞻父母国,日出东方。”,进一步强化了该词的文化意涵。

语言特征


“父母国”通过儒家经典和诗词传承,承载了古代文人对故土的深情,现代虽少用,但仍是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百叶图保大表襮瓝槊不依廛野辞劳帝桑兜鍪輀旐贰宗飞鸟使峯岠扶进拂云帚高歌猛进攻守勾征寡鹤邯郸贺电皇使胡不夹镜狡强几乎不疾雷将进占积儹来牟亮丑良弓无改力持灵亮林泉计面朋名人昵眷您老牛客平盈杞梁妻罄心轻躁七子八婿塞口商较牲石审官时局士氓尸职霜行草宿霜蓄说大话誊画贴役恸啕通谕陷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