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朴实忠诚。 宋 欧阳修 《下直呈同行三公》诗:“自愧陪羣彦,从来但朴忠。”《明史·傅宗龙传》:“ 宗龙 朴忠,初入见,即言民穷财尽。” 茅盾 《宿莽·豹子头林冲》:“他 林冲 的朴忠的农民意识便朦胧地觉到,自己的学习武艺就不但是仅仅养活自己一张嘴,却有更加了不起的意义了。”
朴实忠诚。《汉书·卜式传》:“上以 式 朴忠,拜为 齐王 太傅,转为相。”《后汉书·锺离意传》:“ 药崧 者, 河内 人,天性朴忠。” 唐 刘禹锡 《谢兵马使朱郑等官表》:“臣伏以 朱郑 朴忠为心,沉毅见色。”《水浒传》第十一回:“仗义是 林冲 ,为人最朴忠。”
“朴忠”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人的品质朴实无华且忠诚坚定。以下是详细解析:
“朴忠”由“朴”和“忠”二字组成:
现代文学中,茅盾在《宿莽·豹子头林冲》里用“朴忠的农民意识”描述林冲的淳朴与使命感。
“朴忠”是兼具质朴与忠贞的品德评价,常见于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用以褒扬人物的淳厚本真与坚定信念。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明史》等原始出处。
朴忠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一个人忠诚、正直、坦率的品质和态度。
朴字的部首为木字旁,由两个笔画构成;忠字的部首为心字旁,由七个笔画构成。
朴忠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论语》中孔子的言论:“朴直无华,而不厌言,忠恕以事上。”其中,“朴直无华”指的就是朴忠的品质。
朴忠的繁体字为「樸忠」。
在古时候,朴忠的写法略有不同。朴字的旧字形是「棘」,忠字的旧字形是「}:“棘}”组合在一起形成朴忠。
1. 他一直坚守朴忠的原则,受到了众人的尊敬。
2. 这位领导一向朴忠正直,从不为私利而做出妥协。
朴实、朴质、忠诚、忠心、坦率、正直。
坦荡、真诚、正直。
虚伪、狡诈、不忠、不正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