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燔瘗的意思、燔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燔瘗的解释

(1).祭祀天地。《汉书·终军传》:“专神明之敬,奉燔瘞於郊宫。” 颜师古 曰:“燔,祭天也;瘞,祭地也。”

(2).指祭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璽綬。脩燔瘞,告类于天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燔瘗(fán yì)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用于描述中国古代祭祀礼仪中的两种重要仪式。其含义需从构词和历史文化背景两方面理解:

一、字义解析

  1. 燔 (fán)

    指焚烧祭品。《说文解字》释:“燔,爇也”,即用火焚烧。在祭祀中特指将祭品(如牺牲、玉帛)置于柴堆上焚烧,使烟气升天以达神明。

  2. 瘗 (yì)

    指掩埋祭品。《尔雅·释天》载:“祭地曰瘗埋”,即将祭品(如牲体、谷物)埋入土中,象征献祭于地祇。

二、祭祀仪式内涵

“燔瘗”合称,代表古代祭天与祭地的核心仪式:

三、文化象征与典籍例证

此仪式体现了古人“天-地”二元崇拜的宇宙观:

四、权威辞书释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

燔瘗:焚烧与掩埋。古代祭祀天地的仪式。燔祭用于祭天,瘗埋用于祭地。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资料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
  5.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6.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7.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燔瘗”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祭祀相关的语境,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字义分解

古籍出处

文化背景

古代祭祀中,“燔瘗”是重要的礼仪环节,体现了对天地的敬畏。燔祭与瘗祭常同时进行,分别象征将祭品送达天界与地界,祈求神明庇佑。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书》《三国志》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爱寳草靸叱石成羊村镇打假颠颠倒倒點對短缺厄莎方且飞符风潮感性知识高风亮节高速公路庚癸频呼喊魂环泣活见鬼简发繮绳姣服交爵极绌叽叽竞絿经书救星积秀极愿尽欢聚义炼金术流霜缦裆袴马首是瞻蒙犯门上瞑子里盘阪漂樐披慢清渭浊泾毬杖柔艣三曹对案桑羊三十六计上味疏傲松风水月谈讲擿埴索涂通才练识薇垣乡隅先绪限役邪臣邪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