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兵象的意思、兵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兵象的解释

战争的征象。 宋 曾巩 《与孙司封书》:“ 皇祐 三年, 邕 有白气起廷中,江水横溢。司户 孔宗旦 以为兵象,策 智高 必反,以书告其将 陈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兵象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三层,具体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战争或军事行动的征兆,源自古代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象异常(如彗星、日食)预示人间兵灾。

《汉语大词典》释为:“战争之象,兵戎之象”;《古代汉语词典》注解:“象征战争的现象”。


二、语义源流

  1. 字义溯源

    • “兵”:本义为兵器(《说文解字》:“兵,械也”),引申为战争、军事。
    • “象”:指征兆、表象(《周易·系辞》:“天垂象,见吉凶”)。

      二字结合后,特指通过自然现象预兆战事,如《汉书·艺文志》载:“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故曰兵象。”

  2. 文化关联

    古代星象学将特定天象与战争关联,如:

    • 荧惑守心(火星滞留心宿)视为兵灾之兆(《史记·天官书》);
    • 太白经天(金星白昼可见)主“兵革更起”(《乙巳占》)。

三、现代延伸

现代汉语中,“兵象”一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形容战争爆发的预兆或氛围。

例: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评晚清时局:“天灾迭告,兵象渐萌。”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3. 《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乙巳占》(唐代李淳风著,气象出版社影印本)
  5. 《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兵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战争的征象或预兆,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出处与用法

3.相关辨析

4.示例参考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与孙司封书》原文或古代军事文献,了解具体历史背景下的“兵象”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谙闲鳌禁阿师百结衣背带裙不惩财绅裁中谗词车通齿决出学代及导示典牧署底兵顶尖敌体丰神凤尾诏负姆高观共性与个性瓜祭规策号角耗误河皷江湾荆轲敬畏羁辔机梭决胜战车快活苦大仇深连七凌挫流言蜚语毛实眉痕蜜口剑腹逆顺瓯卜亲心鹊返鸾回肉畜褥单上陵下替商搉沈微石妇税外钱树芽宿鸟通风设备投供温树香臭西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