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藩司的意思、藩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藩司的解释

(1).官名。 南北朝 时州刺史的别称。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并求入奉灵櫬,藩司抑而不许。”

(2).官名。 明 清 时布政使的别称。主管一省民政与财务的官员。《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访得 潘自业 本市井奸棍,借藩司衙门隐佔身体……毒害良民,无所不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藩司,全称“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是中国明清两代的地方行政官职,主要负责一省的民政与财政事务。其核心含义与职责如下:

一、基本定义

藩司是布政使的别称,为明清省级最高行政长官之一,隶属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之行政、财政及户籍赋税,地位仅次于总督、巡抚,与提刑按察使(臬司)并称“两司”。

来源:《汉语大词典》“藩司”词条释义。

二、核心职责

  1. 行政统筹

    掌管全省户籍、田亩登记,稽核州县官员政绩,统筹民政事务。

  2. 财政管理

    负责赋税征收、财政收支、钱粮调度,并定期向户部奏报。

  3. 科举辅助

    组织乡试,提调考场事务,选拔举人。

    来源:《明史·职官志四》载:“布政使掌一省之政……户籍赋役,钱谷出纳”。

三、历史沿革

四、别称与关联

藩司作为明清省级核心行政长官,兼具财政统筹与民政管理职能,其制度设计体现了中央对地方钱粮、人事的垂直管控,是古代中国行政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参考来源: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张廷玉. 《明史·职官志四》. 中华书局点校本.

赵尔巽. 《清史稿·职官志三》. 中华书局.

永瑢. 《历代职官表》. 乾隆武英殿刻本.

网络扩展解释

“藩司”是古代官职名称,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具体解释如下:

一、南北朝时期

含义:指州刺史的别称,主要负责地方行政与军事管理。例如南朝梁沈约的碑文中提到“藩司抑而不许”,即指地方刺史的职权限制。


二、明清时期

含义:成为布政使的别称,隶属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财政及户籍事务,相当于现代省长兼财政厅长的职能。例如《儒林外史》中提到的“藩司衙门”即指布政使的办公机构。

主要职责:

  1. 民政管理:包括户籍、赋税、科举等;
  2. 财政统筹:负责全省钱粮征收与调配;
  3. 监督下属:考核州县官员政绩。

三、其他延伸含义

在成语中,“藩司”可比喻权力受限制(如提到),但此用法较少见,多用于文学修辞。


四、与现代官职对比

明清时期的藩司(布政使)与臬司(按察使)共同构成省级行政核心,前者管民政财政,后者管司法刑狱,类似现代副省长分管不同领域的协作模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儒林外史》或明清地方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半丁搬丫本日敝盖不弃不教之教沉疴仇词锄杠除红次公淙灂厎绩都街度关山堆簇夺适乏短分传風刺腐板副题工委桄榔须黄金心字恚訾饥窘敬业疾恶濬川楷隶恺悌款襟连璧贲临路絶躶軆绵密泡腾平面镜钳鏁轻獧轻靓穷目秋声赋绮园热剌剌三元及第杀虫剂摄弓勝屠申约失少顺拢摅颂送佥索辨题覆苇笮闲民谢家轻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