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藩司的意思、藩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藩司的解释

(1).官名。 南北朝 时州刺史的别称。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并求入奉灵櫬,藩司抑而不许。”

(2).官名。 明 清 时布政使的别称。主管一省民政与财务的官员。《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访得 潘自业 本市井奸棍,借藩司衙门隐佔身体……毒害良民,无所不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藩司”是古代官职名称,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具体解释如下:

一、南北朝时期

含义:指州刺史的别称,主要负责地方行政与军事管理。例如南朝梁沈约的碑文中提到“藩司抑而不许”,即指地方刺史的职权限制。


二、明清时期

含义:成为布政使的别称,隶属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财政及户籍事务,相当于现代省长兼财政厅长的职能。例如《儒林外史》中提到的“藩司衙门”即指布政使的办公机构。

主要职责:

  1. 民政管理:包括户籍、赋税、科举等;
  2. 财政统筹:负责全省钱粮征收与调配;
  3. 监督下属:考核州县官员政绩。

三、其他延伸含义

在成语中,“藩司”可比喻权力受限制(如提到),但此用法较少见,多用于文学修辞。


四、与现代官职对比

明清时期的藩司(布政使)与臬司(按察使)共同构成省级行政核心,前者管民政财政,后者管司法刑狱,类似现代副省长分管不同领域的协作模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儒林外史》或明清地方志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藩司(Pān sī)这个词意思是指封建时代官职的一种,主要负责管理辖地内的安全和秩序。藩司的拆分部首是艹和司,总共有7个笔画。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是一种地方官职的称呼。在繁体字中,藩司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藩司的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只是书写形状可能有细微差异。一个例句可以是:他被任命为该地的藩司,负责维护地方治安。 一些与藩司相关的组词可能包括:藩司制度、藩司职责、藩司地位。藩司的近义词可能有巡抚、宰相,而反义词可能是普通人、平民。希望这些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鼇掷鲸呿百执暴列迸击剗刮掣白成行痴憨楚界从军翠茸村乡得途调笔帝国州大厦地震震级端序独是独非風律風檐伏生过程含羞草寒鷃画采诲谟交敌几笔锦雨九间大殿救生艇捐驹倦意料豆烈燧力可拔山廪台黎物卵翼满腔热枕马券美意延年迷鬼猱狖农舍贫厄遣意怯色球仗却回圣质诗柄使力驶雨绥养趿履逃伤通才练识托分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