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风土的意思、风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风土的解释

[natur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customs] 指风俗习惯与地理环境等

详细解释

(1).本指一方的气候和土地。《国语·周语上》:“是日也,瞽帅、音官以(省)风土。廩于籍东南,钟而藏之,而时布之于农。” 韦昭 注:“风土,以音律省风土,风气和则土气养也。” 宋 梅尧臣 《九月见梅花》诗:“ 江 南风土暖,九月见梅花。” 元 王祯 《农书》卷八:“盖风土所宜,其实大而味甘,非他种可比。”

(2).泛指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后汉书·张堪传》:“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唐 刘长卿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赠袁赞府》诗:“南方风土劳君问, 贾谊 长沙 岂不知。” 金 元好问 《商正叔<陇山行役图>》诗之一:“ 陇坂 经行十过春,也随风土变真淳。” 清 钮琇 《觚賸·广东月令》:“余宦游所至,其风土大畧相同。”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从此渐渐的不见东方的陆地了,再到海的尽头,再见陆地时,人情风土都不同了,为之怅然。”

(3).被风吹起的尘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全饼麴﹞可三日晒,然后细剉,布帊,盛高屋厨上,晒经一日,莫使风土秽污。” 唐 李商隐 有《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风土"是汉语中兼具地理与人文内涵的复合概念,主要包含三层含义:

一、自然环境特征 指特定地域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土地、山川、气候、物产等的总称",如北方风土干燥,江南风土湿润。这种自然禀赋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民居建筑形态,《汉语大词典》特别指出风土与物候的关联性。

二、人文社会环境 《辞海》补充其包含"风俗习惯"的人文维度,指代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例如山西风土重商,闽南风土善航海,这既受制于自然环境,也反映着族群的文化传承。

三、地域适应性认知 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该词常与"人情"并置,强调人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古籍有"水土不服"之说,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不同风土环境对人体微生物群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第七版)
  3.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网络扩展解释

“风土”是一个综合概念,指特定地区的自然条件与人文习俗的总称,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自然环境
    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物产等地理要素。例如江南地区因气候温暖,九月可见梅花(),而不同地区的土壤特性会影响农作物生长()。

  2. 人文习俗
    涵盖地方特有的风俗、语言、生活习惯等。如《后汉书》记载,帝王常询问各郡“风土”以了解当地治理情况()。

二、词源与演变

三、应用示例

四、相关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历史文献,可参考《国语》《后汉书》等典籍,或查阅地方志类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保惜襃衣博带罢朽不动明王蚕弄蚕沙长峦搀话接舌船舫辍那辞条搓手蹈舞大头鱼斗方名士纷回弓弝共方关山阻隔汗渍渍好乖花彩怀玉欢炽缄翰胶浅戒鼓碣馆禁土继配积习难改喟叹老土乐乐酡酡俪偶利榷鸾咽鹤唳买鬻马见愁磨心木魅旁视嶔崟山屈侯日夕三鞭酒石缄金匮戍角暑溼棠梂子桃簟龆丱亭传同出一辙通海握管蜗居香萁西河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