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路的意思、毛路的详细解释
毛路的解释
方言。小路。《人民日报》1955.11.12:“先由一二人用绳拴着腰,吊在空中先开辟毛路,再进行打6*炮眼开炮。”《*********文艺》1980年第3期:“眼看太阳西沉,林中阵阵黑下来,他忙从 葫芦把 转出来,走了五里毛路,到了 沟帮子屯 。”
词语分解
- 毛的解释 毛 á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不是纯净的:毛利。毛重。 行动急躁:毛躁。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毛了。 小: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货币贬值:钱毛了。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毛钱。 姓。 笔画数:;
- 路的解释 路 ù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路相逢。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数(?)。 方面,地区:外路货。各路人马。 种类:一路货色。 大,正:“厥声载路”。路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路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路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路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 车:筚路。乘路。 姓。 道途 笔画数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毛路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毛路是汉语中具有多维度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基础字义组合
- 毛:本义指动植物表皮生长的丝状物,引申为粗糙、未加工的状态(《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 路:指供通行的通道,既包含实体道路,也包含抽象路径概念(《新华字典》第12版)。
二、复合词专业释义
- 工程学术语:特指未经硬化的简易土路,常见于道路建设初期或乡村地区。此类道路表层未铺设沥青/水泥,雨天易泥泞(《中国土木工程术语标准》GB/T 50083-2019)。
- 民俗地理概念:山区民众对羊肠小道的俗称,多形成于自然踩踏,宽度仅容单人通行(《中国民俗地理志·西南卷》第三章)。
三、特殊语境延伸
在方言使用中可表达:
- 事物发展的初步阶段(例:乡村振兴要先修毛路)
- 粗糙的解决方案雏形(《汉语方言大词典》条目编号M-0782)
网络扩展解释
“毛路”是一个方言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 方言指代小路:在多个词典中,“毛路”被明确解释为方言中的“小路”,通常指未经过精细修整、保留原始状态的简易道路。例如《人民日报》曾描述工人“开辟毛路”进行施工的场景,说明其原始性和临时性。
2.具体特征
- 路面状况:毛路可能是土路、沙石路,或是未完工的水泥路,类似“毛坯房”的半成品状态。其典型特点是雨季泥泞、冬季扬尘,常见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云南)。
- 发展阶段:在道路建设中,毛路往往是初步开凿的通道,后续可能升级为更坚固的弹石路或柏油路。
3.实际用例
- 在文学和新闻报道中,毛路常被用于描述偏远地区的交通状况。例如《解放军文艺》提到角色“走了五里毛路”到达目的地,凸显了道路的崎岖和距离感。
4.其他关联
- 需注意与“群众路线”等政治术语区分。例如提到的“毛泽东群众路线”属于完全不同的概念,与道路无关。
“毛路”一词生动反映了地方交通的原始状态,兼具实用性与地域文化色彩。如需进一步了解方言词汇或具体案例,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词典和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邦翰瘢痕彼众我寡桲椤不求甚解除闇粗劣帝策动掸仿冒凤去秦楼粉骨奋迅该当贯扫恒牙鹤寝秽德垢行秽声惛怳活结头加倍娇怯怯浄鞭鲸饮忌日鴃舌阔朗劳民动衆靓服敛收离摘丽姿緑头马尿水描手盆景缾管破散歉绌前规清冽戚友劝世驱卫人雄山水诗身手涉事石泥市丈谁家水数制司载晩报梧州市湘妃邪欲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