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泥的意思、封泥的详细解释
封泥的解释
(1).谓用泥封缄文书。古代文书囊笥外加绳捆扎,在绳结处以胶泥加封,上盖钤印,以防泄密、失窃。也有将简牍盛于囊内,在囊外系绳封泥者。盛行于 秦 汉 。《后汉书·百官志三》:“守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 唐 李林甫 《嵩阳观圣德感应颂》:“目对封泥,手连印署。” 王国维 《<齐鲁封泥集存序>》:“窃谓封泥之物,与古璽相表里,而官印之种类,较古璽印为尤伙,其足以考正古代官制地理者,为用至大。” 清 末以来,此项遗物发现甚多。参阅 清 吴式芬 陈介祺 《封泥考略》, 清 刘鹗 《铁云藏封泥》, 周明泰 《续封泥考略》、《再续封泥考略》, 王国维 《齐鲁封泥集存》, 马衡 《封泥存真》。
(2).《后汉书·隗嚣传》:“ 元 ( 王元 )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 函谷关 ,此万世一时也。”此谓守关如封泥,后因以“封泥”喻据守雄关。 唐太宗 《入潼关》诗:“弃襦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词语分解
- 封的解释 封 ē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封闭。密封。封口。封存。封条。封贮。封面。封底。封锁。封顶。冰封雪飘。封山育林。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封。赏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封侯。封君(领有封地
- 泥的解释 泥 í 土和水合成的东西:泥巴。泥垢。泥浆。泥煤。泥淖(泥污的洼地)。泥泞。泥洼。 像泥的东西:枣泥。山药泥。印泥(盖图章用的印色)。蒜泥。 泥 ì ㄋㄧˋ 涂抹:泥墙。泥缝儿(坣 )。 固执,死
网络扩展解释
封泥是中国古代用于封缄文书、货物的一种特殊方式,其核心功能是防伪保密,并作为身份或权限的凭证。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定义与别称
封泥亦称“泥封”,是古人用胶泥封缄简牍、包裹时加盖印章的泥块。其作用类似现代火漆封缄,通过印章在泥上压出印文,确保文件未被私拆。
2.历史时期
- 起源:春秋末期出现,与玺印同时产生。
- 盛行:秦汉时期达到高峰,延续至魏晋南北朝。
- 衰落:随着纸张普及,唐代后逐渐消失。
3.使用方法
- 简牍封缄:将竹简或木牍捆扎后,在绳结处放置挖有方槽的木块(检木),覆盖湿泥并加盖印章。
- 绢囊封口:若简牍较多,则装入绢囊后扎口,外部加检木封泥。
4.材质与特征
- 材质:多用青泥,质地坚韧,可保存千年。
- 形状:多为不规则圆形,少数方形;正面为印文,背面有绳迹。
- 印文形式:秦汉印章多为阴文,钤于泥上呈阳文。
5.功能与意义
- 保密防伪:防止文书传递中被篡改或窃取。
- 行政凭证:记录官名、人名、地名,为研究古代官制、地理提供重要资料。
- 艺术价值:封泥文字线条苍劲古拙,边栏天然形成,成为篆刻艺术的重要借鉴对象。
补充说明
部分文献对“封泥”与“泥封”的称谓存在细微差异:未加盖印章的胶泥称“封泥”,加盖后称“泥封”。但多数语境下两者通用,指代同一事物。
如需进一步了解封泥的考古发现或艺术影响,可参考来源(马王堆汉墓出土实例)及(篆刻艺术关联)。
网络扩展解释二
封泥这个词的意思是指用泥土或封条密封封口的动作。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封"和"泥",分别代表封闭和泥土。"封"部的笔画为4,"泥"部的笔画为8。
《封泥》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人们使用泥土来封闭容器或物品,以确保密封度。这种封闭方式称为封泥。繁体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明显的区别。
在古代,封泥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以下是一些关于封泥的例句:
1. 他用泥土封了信封的口。
2. 这个容器用封泥密封,保证了里面的东西不会泄露。
与封泥相关的组词包括:封口、泥封、封闭。近义词可以是封土或封尘,反义词可能是开封或解封。
希望以上回答满足您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