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 great danger;in jeopardy;in a critical condition] 危险;危急
士卒尽,则军危殆。——《韩非子·解老》
国其危殆。——《汉书·刘向》
生命危殆
犹危险。《管子·立政》:“夫朋党处前,贤不肖不分,则争夺之乱起,而君在危殆之中。”《旧唐书·牛仙客传》:“ 仙客 时既危殆,署字不成,其妻因中使来弔,以其表上。” 清 顾炎武 《赴东》诗之一:“况余庸駑姿,侧身涉危殆。” ********* 《光明的前途与艰苦的过程》:“ 西班牙 政府军在本年四月初……形势非常危殆,外籍军事家认为 西 国战事即可结束。”
“危殆”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ēi dài,其核心含义指(形势、生命等)处于极度危险或危急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危险程度极高
常用于描述局势、生命等面临严重威胁,如“病情危殆”“社稷危殆”。
例: “士卒尽,则军危殆。”(《韩非子·解老》)
词义强调紧迫性
与一般“危险”相比,“危殆”更突出情况已到千钧一发的临界点,如“生命危殆”“局势危殆”。
在法语中,“危殆”可译为en danger imminent,多用于描述政治或人道主义危机。
危殆(wēi dǎi)是一个汉语词语,形容情况十分危险且岌岌可危的意思。
危字的部首为卩,总共有14个笔画;殆字的部首为歹,总共有8个笔画。
危殆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尔雅》中的解释,意思为非常危险。在汉字的繁体中,危字写作危,殆字写作殆。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危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由“毛”字旁加上“卩”字旁来构成,形状更加复杂;殆字则保持了现代写法,由“歹”字旁加上“卩”字旁。
1. 他的生命危殆,需要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2. 经过多年艰苦奋斗,他终于从危殆的境地中挣扎了出来。
1. 危机:形容危险的关键时刻。
2. 殆尽:形容非常危险,接近灭亡。
危险、危急、不保、岌岌可危
安全、平稳、稳定、无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