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骨节操。《三国志·魏志·王凌毌丘俭等传论》:“ 王凌 风节格尚, 毌丘俭 才识拔干。” 宋 苏轼 《哭刁景纯》诗:“文章餘 正始 ,风节贯华皓。” 明 归有光 《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 赵先生 独申大义,至廷駡阿党,风节凛然。”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季 汉 风节上軼 商 周 , 魏武 虽任刑法,所用将士愍不畏死,而帷幄之中参豫机要者, 钟 陈 二 荀 皆刚方晈白士也。”
“风节”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形容人的品德与操守,以下是详细解释:
“风节”由“风”(品格)和“节”(操守)组成,指风骨与节操,强调人在道德和行为上的高尚、坚定,尤其在面对诱惑或压力时能坚守原则。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如“王凌风节格尚”的记载,后苏轼、归有光等文人也用其赞颂人物品格。例如:
如今,“风节”仍用于评价个人道德高度,尤其在强调传统价值观的语境中,如学术、廉政等领域。
如需更多例证或文献出处,可参考《三国志》《苏轼诗集》等古籍。
《风节》是一个表示节庆、民俗活动的词汇。它指的是人们为了庆祝或纪念某个重要的节日而举行的各种形式的庆典和活动。
拆分:风(风字的左边是飞字旁,右边是几个点,表示风的动态) + 节(节字的上面是刀字旁,下面是早晨,表示农田的事务在早晨以后发生)
部首:风
笔画:20画(风:9画,节:11画)
《风节》一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艺文志》中,用来描述唐代的民间节庆活动。
繁体写法:風節
古时候汉字中,《风节》的写法稍有不同。风字的下面写上个小七字旁,取意春风徐来;节字的下面写上个天字旁,表示与天相关的活动。
1.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风节,人们会家一起吃月饼,赏月,共度团圆的时刻。
2. 在传统民俗活动中,元宵风节是一个盛大的庆典,人们通宵达旦欢庆佳节。
风俗、风格、节庆、节日、风景
庆典、庆祝、纪念
平常、平凡、普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