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连木制的床。 明 袁宏道 《雨久初晴》诗:“向虚置楷牀,卧听鳩妇喜。”
“楷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楷床(拼音:jiē chuáng)指黄连木制的床。这里的“楷”读作jiē,特指黄连木(落叶乔木,木材可用于制作器具),而非常见的kǎi音(表模范或楷书)。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在《雨久初晴》诗中曾使用该词:“向虚置楷牀,卧听鳩妇喜”,通过“楷床”描绘简朴的生活场景。
“楷床”本义明确,指黄连木材质的床具,多见于古代诗文。若需进一步了解引申义,建议查阅更权威的古代文献或专业辞书。
楷床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是指一种用来研究、练习书法楷书字体的床具或工具。
楷床的第一个字“楷”,拆分的部首是“木”,它又被叫做“木头”,直接告诉了我们楷床是由木材做成的。楷字的总笔画数是13画。楷床的第二个字“床”,拆分的部首是“广”,它代表了宽大的意思。床字总共有10画。
楷床这个词的来源相对较为明确,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时(公元502年-557年)。当时,梁武帝萧衍下派的书法家王羲之正是亲自设计了楷床。后来,楷床成为一种常见的书法辅助工具,被用来教授和练习楷书字体。
楷床的繁体字为「楷床」,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在古代,楷床这个词的写法与现在相比可能有一定的变化。但由于缺乏确凿的历史文献记载,无法得知古代楷床的具体写法。
1. 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楷床上练习书法,终于让他的字体变得规范而美观。
2. 学习楷书,首先需要通过楷床来掌握其基本笔画和结构。
楷字、书法、练习、字体、床具
书台、字帖、字架、字牌
行书、草书、隶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