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居室和陈设精美华丽,使人迷恋醉心。后用以比喻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 宋 陶穀 《清异录·金迷纸醉》:“痈医 孟斧 , 昭宗 时,常以方药入侍。 唐 末,窜居 蜀 中,以其熟於宫,故治居宅法度奇雅。有一小室,窗牗焕明,器皆金纸,光莹四射,金采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一霎时局已到齐,真正是翠绕珠围,金迷纸醉,説不尽温柔景象,旖旎风光。” 阿英 《“灯市”》:“金迷纸醉之中,同样的有无灯的人家,突不见烟的人家,遭受了灾荒的人家。”亦省作“ 金迷 ”。 清 陈斐之 《香畹楼忆语》:“弦絶阳春之音,金迷长夜之饮。”
“金迷纸醉”(也作“纸醉金迷”)是一个形容奢侈享乐生活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成语源自宋代陶穀《清异录·金迷纸醉》记载的故事:唐代医生孟斧有一间装饰极尽奢华的房间,窗户糊金纸、器具包金饰,光线折射下金光夺目。亲历者感叹“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权贵的奢靡之风,也警示后人勿沉溺于物质欲望。其历史背景与现代社会对拜金主义的批判形成呼应()。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清异录》及相关文学评论(来源:、3、7)。
金迷纸醉(jin mi zhi zui)是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对金钱财富的追求而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和意识,陷入沉迷和盲目追逐的状态。
下面是金迷纸醉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金(金属,8画)、迷(辵辶辳,9画)、纸(纟,6画)、醉(酉,10画)。
金迷纸醉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和对享受的追求。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人们容易沉迷于物质、失去理智和自我。
如果要用繁体字书写金迷纸醉,它的写法是「金迷紙醉」。
在古时候,金迷纸醉的汉字写法是「金迷」和「纸醉」两个词分开写成。「金迷」指被金钱迷惑,「纸醉」指用酒精陶醉。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在赚钱的过程中渐渐变得金迷纸醉,丧失了追求高尚品质的意识。
与金迷纸醉相关的词汇有:
金钱、财富、追求、盲目、沉迷、追逐。
一个近义词是「财迷心窍」,它也形容人们对金钱追求的迷失和沉迷。
一个反义词是「知足常乐」,它表达了知道满足和安心的人在金钱财富面前能保持理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