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有才而且贤淑。《晋书·王璿传》:“刺史 燕国 徐邈 有女才淑,择夫未嫁。”
(2).指有才而贤淑的人。《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进思才淑,傍综图史。” 吕向 注:“才,能;淑,善。”
“才淑”是汉语中形容女性德才兼备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两部分:
一、“才”指才能、学识,源自《说文解字》“才,草木之初也”,引申为人的天赋与能力;
二、“淑”意为善良、品德美好,《尔雅·释诂》注“淑,善也”,特指女性温婉贤良的品性。
二字结合最早见于南朝文献,如《文选·沈约<奏弹王源文>》载“源虽人品庸陋,胄实参华,曾祖雅位登八命,祖少卿内侍帷幄,父璿升采储闱,亦居清显,而托姻结好,唯利是求,玷辱流辈,莫斯为甚”,文中以“才淑”暗讽门第与品性不符的联姻现象。唐代后词义渐趋褒义,如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称“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以“才淑”赞誉女性德才兼备的全面素养。
现代使用中,“才淑”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例如《中国妇女文学史》评价李清照“不仅词采冠绝,更以才淑之德垂范后世”。该词体现了汉语对女性“才德双全”的理想化期待,兼具文化价值与历史研究意义。
“才淑”是一个中文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阐述:
形容有才且贤淑的人
由“才”(才能、智慧)和“淑”(品德、善良)组成,指兼具才能与美德的人,尤其常用于形容女性。例如《晋书》中记载:“刺史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说明古代对女性才华与品德的重视。
代指才德兼备之人
也可直接指代这类人,如《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提到“进思才淑”,吕向注解为“才能与善德”()。
如今“才淑”一词使用频率较低,但可引申为对优秀人才的赞美,尤其适用于教育、职场中对综合能力与品格的肯定。例如:“她不仅是技术骨干,更以谦和待人,堪称现代才淑。”
如需进一步了解用例或文献原文,可参考《晋书》《文选》等古籍()。
熬然白社人拔山举鼎逋遁不检点嘈囐车龙尘玷持养从徒殚技递增耳韵罚款丰满風字硯改操易节弓父邯郸鸠核装置黄稼璜渚惠安昏瞀捷报频传机器纠合宽制赖得离堂俪语龙亶石论最米澜恼悔内位啮臂匿讳凝湛劈柴刀品臣扑鹿乾罢乾支剌入液三日香三絃少憩神王狩地收责霜色疏瀹台宗耥稻铁绳五经扫地相辅贤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