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鬼道的意思、鬼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鬼道的解释

(1).鬼道邪说。《逸周书·史记》:“昔者 玄都 贤鬼道,废人事天,谋臣不用,龟策是从,神巫用国,哲士在外, 玄都 以亡。”《三国志·魏志·张鲁传》:“ 鲁 遂据 汉中 ,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新唐书·康承训传》:“ 勛 好鬼道,有言 汉高祖庙 夜閲兵,人马流汗, 勛 日往请命。”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中丞》:“公深愧以鬼道设教,而满庭胥吏皆有见闻,不能掩也。”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人事不修,群趋鬼道,所谓国将亡听命于神者哉!”

(2).古代郊祀与祭坛相连接的通道。《史记·封禅书》:“古者天子以春秋祭 太一 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 司马贞 索隐:“ 司马彪 《续汉书·祭祀志》云:‘坛有九陛,通道以为门。’又《三辅黄图》云:‘上帝坛八觚,神道八通,广三十步。’”

(3).佛教六道之一,饿鬼道的简称。《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 计氏 ﹞於 景泰 三年六月初八日失记的时自经身故。诚恐沉沦夜海,未出人天;久絶明期,尚羈鬼道。”

(4).方言。机灵。 老舍 《小坡的生日》十:“遮眼的更鬼道,忽然一回身,把后面的小猴,一下捏在地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鬼道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三层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与权威辞书释义综合阐释:


一、宗教术语(佛教/道教概念)

指饿鬼道,为佛教“六道轮回”中的恶道之一。众生因生前贪婪、吝啬等恶业,死后堕入此道,常受饥渴之苦,身形怪异且处境悲惨。

来源:

《汉语大词典》释为“佛教语。六道之一。佛教轮回说谓人死后生饿鬼道”;

《佛学大辞典》亦明确其属“三恶道”范畴,需通过修行脱离。


二、方术含义(古代巫蛊之术)

指以邪术驱使鬼魅或施行诅咒的行为,常见于志怪文献与方技记载。

来源:

《论衡·订鬼》载:“巫能视鬼,鬼道亦然”,反映汉代巫鬼文化中的通灵术;

《后汉书·刘焉传》提及张鲁“以鬼道教民”,此处“鬼道”即五斗米道的符咒斋醮之术。


三、行为描述(诡诈之道)

引申为阴险狡诈的手段或隐秘不可告人的行径,含贬义。

来源:

《资治通鉴》评“行鬼道以乱国”,喻指暗中作乱;

现代汉语用例如“此人专行鬼道”,批判其心术不正。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3. 《论衡·订鬼》(王充)
  4. 《后汉书·刘焉传》(范晔)
  5. 《资治通鉴》(司马光)
  6.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研社)

网络扩展解释

“鬼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四类解释:

  1. 鬼神邪说或邪门法术
    多指与巫术、迷信相关的非正统信仰。例如《三国志》记载张鲁以“鬼道教民”,《新唐书》提到“勛好鬼道”。这一用法强调利用鬼神之说进行统治或蛊惑人心。

  2. 古代祭祀仪式中的通道
    特指郊祀时连接祭坛的专用路径。《史记·封禅书》提到“开八通之鬼道”,司马贞索隐进一步解释为“坛有九陛,通道以为门”,体现古代礼制中人与神沟通的象征性空间。

  3. 佛教六道轮回中的饿鬼道
    作为三恶道之一,众生因贪吝等业力堕入此道,常受饥渴折磨,咽喉细如针孔,食物入口即化火炭。《大乘义章》描述其“常饥虚,恐怯多畏”,寿命极长且痛苦远超人间。

  4. 方言中的机灵、狡黠之意
    如老舍作品《小坡的生日》用“鬼道”形容人物机敏,带有口语化色彩,多用于北方地区。

其他补充
在流行文化中,“鬼道”也被借用为技能或职业名称,如日本漫画《死神》中的鬼道术、游戏《诛仙》中的鬼道门派,但这类属于衍生义,非传统语义。

以上释义综合了历史文献、宗教经典及文学用例,需根据具体上下文判断词义侧重。

别人正在浏览...

白不呲咧贲临避灾笔簪残脱侈质簇箔酢酨大观舞大面大痊隄防珥金拖紫风美冯恃伏枥负嶮高美鼓风晷暇过饮鼓箧鹤表华人嘉宠讲开简讼剪枝秸席凈办径情金就金箱稽压拘陋郡属磕铳扣额阃望劳动互助社雷达离悰离女流落风尘鲁男毛翎民语木木女中丈夫旁祸抛嚲上究摄像机食心虫禗禗瓮人想度限期销熔谢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