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的别名。 台湾 有 七鲲身 海口,故名。 清 丘逢甲 《元夕无月》诗之二:“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 鯤洋 。”
“鲲洋”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区别,以下是详细解释:
来源背景
台湾因有“七鲲身海口”而得名“鲲洋”。这一名称在清代文献中已有记载,如丘逢甲的诗句“五更飞梦渡鲲洋”即指台湾。
地理关联
“七鲲身”是台湾西南沿海的古沙洲地形(现属台南市),因形似七条大鱼(鲲)相连而得名,故衍生出“鲲洋”作为台湾的代称。
字面解析
“鲲”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神兽,传说可化为鹏鸟,象征宏大;“洋”指海洋。组合后形容海洋的广阔无边。
使用场景
该含义多用于文学比喻,强调自然景观的壮丽,但实际使用频率较低,且部分权威词典未收录此解释。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清代诗词或台湾地方志相关记载。
《鲲洋》是一个汉字词语,主要有以下含义:
《鲲洋》这个词可以拆分为“鱼”和“水”的部首,但无法拆分为独立的字。
它总共有17画,其中“鱼”部3画,“水”部14画。
《鲲洋》这个词来源于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据传说中,鲲是一种巨大的鱼,它的体型如此庞大,以至于它的死后变成了一座遮天蔽日的大山。洋则用来指称大海、大洋。
《鲲洋》这个词的繁体字为「鯤洋」。
古代汉字书写方式和现代略有不同。相对于现代的标准字形,古代的汉字写法有一定的差异。关于「鲲洋」的古代汉字写法,很遗憾,目前没有相关研究资料可以进行准确的描述。
以下是一些使用《鲲洋》这个词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与《鲲洋》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鲲洋》这个词既可指代鱼类繁衍生息的大海,也可以比喻某样事物量大、规模宏大。它的构成为“鱼”和“水”的部首,共17画。该词源自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繁体字为「鯤洋」。在句子中使用时可以表示广阔的海洋,或形容某样事物的规模巨大。与之相关的组词有鲲鹏、鸿鹄,近义词有浩瀚、广阔、辽阔、深邃,反义词有封闭、狭小、有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