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班簿的意思、班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班簿的解释

在朝职官名册。《新唐书·郑綮传》:“ 昭宗 意其有所藴未尽,因有司上班簿,遂署其侧曰:‘可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班簿,著在朝者姓名。”《宋史·职官志三》:“﹝吏部侍郎﹞视朝则执文武班簿对立,以待顾问。”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考课》:“ 雍熙 间,上尝閲班簿,欲择用人,而患不能徧知羣下之材,始詔 德驤 以羣臣功过之迹,引与俱对。”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班簿”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区分:

一、古代官场核心含义(主流解释)

指在朝职官名册,即记录朝廷官员姓名、职务的官方登记簿。该用法在《新唐书》《宋史》等正史中明确记载:

  1. 功能:用于记录在职官员信息,供皇帝或吏部查阅,如任命官员时参考()。
  2. 实例:
    • 《新唐书·郑綮传》记载唐昭宗通过班簿选定官员,任命郑綮为礼部侍郎。
    • 《宋史》提到吏部侍郎需持文武班簿上朝,以备皇帝咨询()。

二、现代延伸用法(非主流)

少数文献中引申为班级出勤记录册,但此用法权威性较低:

三、词源解析

建议在学术或历史语境中优先采用“职官名册”释义,因其有明确史料支撑;而现代教育场景若使用“班簿”一词,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网络扩展解释二

班簿(bān bù)是一个常用的词语,它可以表示学校或组织中记录班级成员的名册。它的拆分部首是“⼒”和“⺍”,拥有13个笔画。该词来自于汉字演变和变异的过程。 在繁体字中,班簿的写法是「班參」。在古时候的汉字中,班簿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的意思和用法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个示例例句:我们的班簿是由班长负责更新的。 关于组词,可以组合成“班簿记录”、“班簿管理”等词语,用来描述与班簿相关的活动。 对于近义词,可以使用“班级花名册”来替代班簿。而反义词方面并没有一个直接的反义词与之对应。 希望上述回答能满足您的需求!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