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年高德重。《晋书·苻生载记》:“耆年硕德,德侔 尚父 。”《周书·于谨传论》:“ 谨 以耆年硕德,誉重望高,礼备上庠,功歌司乐。”
(2).指年高望重的人。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下》:“当今王大臣耆年硕德,虽不乏人,求其能深知水军事务,胆识俱优者,恐难其选。”
“耆年硕德”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晋书》《周书》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搜狗百科)。
《耆年硕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年龄高、品德修养高尚的人。在古代文化中,老年人被视为智慧和经验的象征,他们的品德和道德修养通常也会更高。
《耆年硕德》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
• 耆字的部首是耳,它有6笔;
• 年字的部首是⼦,它有6笔;
• 硕字的部首是石,它有12笔;
• 德字的部首是彳,它有9笔。
《耆年硕德》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的《韩昌黎集》中,用来赞美年龄长、德行高尚的人。在繁体字中,这个成语的写法是「耆年碩德」。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耆字常常用「老」字替代,年字常常用「⼦」字替代,硕字写作「⽧田冋⼰」,德字写作「彳⽼⼼巾⼆」。
这位长者具备了《耆年硕德》,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
与《耆年硕德》相关的一些组词有:
• 耆者:指年龄较大的人;
• 年长德高:形容年岁已高,品德高尚;
• 硕德兼备:形容人品德高尚、才华出众。
与《耆年硕德》意思接近的一些近义词有:耆圣,高年德将,年老名优。
与《耆年硕德》意思相反的一些反义词有:少年轻狂,蒙昧无知,不见经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