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制的律尺。古代用以量较乐器,又可依以为准,铸铜律吕以调声韵。《晋书·律历志上》:“ 始平 掘地得古铜尺,岁久欲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故 阮咸 讥其离声,后人验其铜尺。” 詹鍈 义证引 李曰刚 《<文心雕龙>斟诠》:“铜尺,铜铸之尺,用以量较古乐器,又可依古尺为准,铸铜律吕以调声韵。”《隋书·律历志上》:“一 周 尺:《汉志》 王莽 时 刘歆 铜斛尺。 后汉 建武 铜尺。 晋 泰始 十年 荀勗 律尺,为 晋 前尺。 祖冲之 所传铜尺。”
“铜尺”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铜尺是古代铜制的律尺,主要用于乐器的校准和音律调整。其功能包括:
历史文献如《晋书·律历志》记载,始平地区曾出土古铜尺;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也提到后人通过铜尺验证音律准确性。
在特定语境下,“铜尺”被引申为刚正不阿、坚守原则的象征。其比喻意义源于铜材质坚硬不易弯曲的特性,形容人不受外界干扰、坚持立场的品质。
铜尺在古代度量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如《隋书·律历志》记载了不同朝代的铜尺标准(如后汉建武铜尺、祖冲之传铜尺等),反映了古代音律与度量衡的紧密联系。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音律原理,可参考《晋书》《文心雕龙》等文献原文。
《铜尺》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用铜制成的尺子。
如果按部首拆分,《铜尺》的部首是金(钅),笔画数为13画。
《铜尺》一词来源于古代物质文化,起初是用来测量物件长度、宽度等尺寸的工具。在古代,铜尺被广泛使用,成为当时重要的测量工具之一。
繁体字“銅尺”可以代替简体字“铜尺”,两者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略有不同。古代写法中的汉字结构更加繁复,笔画也有所区别。关于《铜尺》,在古代常见的写法是一横、一竖、两横、下一右、左一厂、右一丁等。
1. 他使用《铜尺》测量了房间的尺寸。
2. 这把《铜尺》已经使用了很久,又平整又耐用。
1. 铜管:用铜制成的管状物。
2. 铜壶:用铜材料制作的壶。
3. 铜钱:古代流通的一种货币,用铜材料制造。
铜尺的近义词可以是“铜尺子”,具有相同的意思。
反义词可以是“木尺”,意为用木制成的尺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