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铜尺的意思、铜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铜尺的解释

铜制的律尺。古代用以量较乐器,又可依以为准,铸铜律吕以调声韵。《晋书·律历志上》:“ 始平 掘地得古铜尺,岁久欲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故 阮咸 讥其离声,后人验其铜尺。” 詹鍈 义证引 李曰刚 《<文心雕龙>斟诠》:“铜尺,铜铸之尺,用以量较古乐器,又可依古尺为准,铸铜律吕以调声韵。”《隋书·律历志上》:“一 周 尺:《汉志》 王莽 时 刘歆 铜斛尺。 后汉 建武 铜尺。 晋 泰始 十年 荀勗 律尺,为 晋 前尺。 祖冲之 所传铜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铜尺是古代以铜为材质制作的测量工具,兼具礼仪、律制与文化象征功能。根据《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释义,铜尺指“铜制的尺,古代用以量较精密的物品”。其核心特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材质与形制 铜尺以青铜或黄铜铸造,表面多刻有刻度线及装饰纹样。相较于竹木尺,铜尺具有更强的抗腐蚀性和尺寸稳定性,因此被用于天文测量(如日晷校准)、乐律制定(如黄钟律管校验)等精密领域。《周礼·考工记》记载:“栗氏为量,改煎金锡则不耗”,印证了铜器在古代度量衡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二、历史应用

  1. 汉代乐律标准:据《汉书·律历志》,汉代以铜尺作为黄钟律管长度的基准器,“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黄钟之长”。
  2. 唐代天文仪器:敦煌文献P.2512号《二十八宿次位经》中提及“铜尺测影”,与《旧唐书·天文志》记载的浑天仪铜尺构件形成互证。
  3. 清代营造规制:故宫博物院现存乾隆铜尺实物,精确度为±0.15毫米,用于皇家建筑构件校验,体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礼制思想。

三、文化象征 铜尺在古代社会具有“正度量、平法式”的象征意义。《说文解字》释“尺”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而铜材质的永恒特性使其成为“王权正统”“天道恒常”的物质载体。这种文化意象在《唐律疏议》度量衡条款和宋代《营造法式》铜尺图录中均有体现。

网络扩展解释

“铜尺”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字面含义与历史用途

铜尺是古代铜制的律尺,主要用于乐器的校准和音律调整。其功能包括:

  1. 量较乐器:作为标准工具,确保乐器音高符合规范;
  2. 铸造律吕:依据铜尺的刻度铸造铜制音律管(律吕),以统一声韵标准。

历史文献如《晋书·律历志》记载,始平地区曾出土古铜尺;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也提到后人通过铜尺验证音律准确性。


二、引申含义(成语)

在特定语境下,“铜尺”被引申为刚正不阿、坚守原则的象征。其比喻意义源于铜材质坚硬不易弯曲的特性,形容人不受外界干扰、坚持立场的品质。


三、其他关联信息

铜尺在古代度量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如《隋书·律历志》记载了不同朝代的铜尺标准(如后汉建武铜尺、祖冲之传铜尺等),反映了古代音律与度量衡的紧密联系。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音律原理,可参考《晋书》《文心雕龙》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傲诞草莞测揆侧理纸察举嘲问大事年表电焊贰使贰事耳食之论分句粉线干戈载戢钢盔勾批号踯黑漆一团和栗换心贿单讲求蛟珠稽殿惊骨金黄魁博哰叨恋枕马舡闹子牌司攀配鹏鲲剽薄钱额强固亲屈弃俗趋近然纳荣芬扇发剩山残水尸鸠拾零耍笑熟复朔门孰食祀享天魔跳槽条决听荧完名全节文艺香水写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