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鲁砚的意思、鲁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鲁砚的解释

用 山东 所产砚石制成的砚。 山东 ,古 鲁 地。石质嫩润,坚而不顽,细而不滑,色泽纹采各具特色。 赵朴初 《片石集·鲁砚》:“吾友近自 青岛 归,为余屡道鲁砚好。今朝为致一方来,到眼渊渊青未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鲁砚是山东省所产各类砚台的总称,因山东古属鲁地而得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工艺特色。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

一、定义与由来

鲁砚泛指山东境内以红丝石、徐公石、尼山石等十余种砚石制成的砚台。其名称正式确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工艺美术家石可提出,并在1978年北京“鲁砚汇报展”中推广。

二、历史溯源

  1. 起源与发展:最早可追溯至西晋,唐代被推为四大名砚之首。张华《博物志》称“青州红丝石为第一”,柳公权、米芾等名家均有赞誉。
  2. 鼎盛时期:唐宋时期红丝砚尤为著名,但明清后因资源稀缺逐渐式微,直至近现代工艺复兴。

三、品种与特色

鲁砚涵盖13种以上砚石,分布于临朐、曲阜、临沂等十余县市,主要包括:

四、工艺与价值

  1. 制作特点:因材施艺,保留石材天然形态与纹理,风格古朴简练。
  2. 实用价值:石质“坚而不顽,腻而不滑”,发墨快且不损笔毫。

五、文化地位

鲁砚与齐笔并称“齐笔鲁砚”,是齐鲁文化的代表性工艺瑰宝,承载儒家文化意蕴,如尼山砚、紫金石砚分别关联孔子与王羲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砚种或历史细节,可参考《鲁砚谱》等专业文献,或查阅山东省地方志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鲁砚》的意思

《鲁砚》是一个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常用词汇,用来描述鲁莽、粗疏、唐突、粗俗等负面的品行和举止。

拆分部首和笔画

《鲁砚》一词的拆分部首是“鱼”和“石”,其中“鱼”是头部的部首,而“石”是尾部的部首。它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鲁砚》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书·艺文志》中,被用来形容文人的不修边幅和举止粗疏。后来逐渐在诗词中广泛应用,成为文人士人的常用用词。

繁体

《鲁砚》的繁体字为「魯研」。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鲁砚》写作「魯硯」。

例句

1. 他的举止鲁砚,完全没有君子的风度。

2. 她的言谈鲁砚,让在场的人都感到尴尬。

组词

1.鲁莽

2.鲁俗

3.鲁丽

4.鲁钝

5.鲁蔻

近义词

1.莽撞

2.唐突

3.粗鄙

4.粗俗

反义词

1.举止文雅

2.典雅

3.优美

4.深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