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孝弟力田的意思、孝弟力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孝弟力田的解释

亦作“ 孝悌力田 ”。1. 汉 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 惠帝 时,名义上是奖励有孝的德行和能努力耕作者。 高后 朝置“孝弟力田”官。到 文帝 时,与“三老”同为郡县中掌教化的乡官。《汉书·惠帝纪》:“春正月,举民孝弟力田者復其身。”《汉书·高后纪》:“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 颜师古 注:“特置孝弟力田官而尊其秩,欲以劝厉天下,令各敦行务本。”《汉书·文帝纪》:“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及问民所不便安,而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 颜师古 注:“计户口之数以率之,增置其员,广教化也。”

(2). 唐 代科举选士的科目之一。《旧唐书·代宗纪》:“癸卯,上御 紫宸殿 ,策试茂才异行、安贫乐道、孝悌力田、高蹈不仕等四科举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孝弟力田"是由"孝弟"与"力田"两个部分组成的古代汉语复合词,其内涵具有鲜明的儒家伦理特征与社会实践价值。

一、词源解析 "孝弟"出自《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来源:中华书局《论语译注》),"孝"指善事父母,"弟(tì)"通"悌",意为敬爱兄长。"力田"始见于《战国策·秦策》"力田疾作"(来源: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指勤勉耕作。

二、语义演变 汉代将二者结合为固定词组,《汉书·文帝纪》载:"孝弟,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来源:中华书局《汉书》点校本),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道德准则与生产规范的双重内涵。至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注疏时,已形成"居家尽孝悌,务农勤耕作"的完整释义体系(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

三、历史功能 该词在科举制度前承担人才选拔功能,《后汉书·明帝纪》记载地方官员需"举孝弟力田者"(来源:中华书局《后汉书》校注本),选拔标准包含伦理品德与生产技能双重考核。这种制度设计体现了古代"耕读传家"的社会治理思想。

四、现代启示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该词在当代语境中可引申为"注重家庭伦理,恪守职业本分"的处世准则。中国社科院《中华思想通史》指出,这一传统概念对构建现代家庭伦理与职业道德仍具借鉴价值(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成语“孝弟力田”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孝弟力田”由三部分构成:

  1. 孝:指孝顺父母,包含物质供养与精神关怀;
  2. 弟(通“悌”):指尊敬兄长,强调家庭内部的伦理秩序;
  3. 力田:指勤劳耕作,体现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整体强调家庭责任与社会生产的双重价值,是儒家伦理与农耕文明结合的典型表达。

二、历史起源与制度背景

  1. 汉代选官制度:

    • 始于汉惠帝时期(前194年),朝廷通过免除赋税徭役奖励具备这些品德的人(《汉书·惠帝纪》载“举民孝弟力田者復其身”)。
    • 汉高后时期(前187年)设立专职官员,汉文帝时与“三老”共同负责地方教化,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角色。
  2. 唐代科举延伸:

    • 发展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如唐代宗时期曾设“孝悌力田”科选拔人才(《旧唐书·代宗纪》)。

三、社会功能

四、现代意义
作为成语,现多用于强调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尤其在家庭教育与品德培养中常被提及。

别人正在浏览...

保斗不会得不知其详残疾蚕女忏度长年除官大仙雕文织彩递降丁米法界宗附缠宫寺毫发和玉鸿磐宏溥后肢宦海风波祸稔萧墙呼哨箭穿雁嘴剑腹饴唇剪迳郊园甲日金鐎锦鳞决臆考覈阔叶树朗吟笼侗棉花民功纳官弄痴巧计齐割扎忍奈入阁儒官三雄沙迳蛇回兽怕石油化工耍奸取巧四关斯褕笋城桃花太阳通报投资拖拖栖栖无名租物外人衔蝉奴象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