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孝悌力田 ”。1. 汉 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 惠帝 时,名义上是奖励有孝的德行和能努力耕作者。 高后 朝置“孝弟力田”官。到 文帝 时,与“三老”同为郡县中掌教化的乡官。《汉书·惠帝纪》:“春正月,举民孝弟力田者復其身。”《汉书·高后纪》:“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 颜师古 注:“特置孝弟力田官而尊其秩,欲以劝厉天下,令各敦行务本。”《汉书·文帝纪》:“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及问民所不便安,而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 颜师古 注:“计户口之数以率之,增置其员,广教化也。”
(2). 唐 代科举选士的科目之一。《旧唐书·代宗纪》:“癸卯,上御 紫宸殿 ,策试茂才异行、安贫乐道、孝悌力田、高蹈不仕等四科举人。”
关于成语“孝弟力田”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孝弟力田”由三部分构成:
二、历史起源与制度背景
汉代选官制度:
唐代科举延伸:
三、社会功能
四、现代意义
作为成语,现多用于强调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尤其在家庭教育与品德培养中常被提及。
《孝弟力田》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词语。
拆分部首和笔画:
孝(辶 + 耂)- 9画
弟(弓 + 巴)- 7画
力(力)- 2画
田(田)- 5画
来源:
《孝弟力田》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文化。孝弟力田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句话,出自《学而篇》中的第十三条,“君子有三积: 以学文积、以学礼积、以学 悟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薄。”这句话强调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勤力耕种的重要性,也成为后世的常用词汇。
繁体:
孝弟力田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孝弟力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孝弟力田四个字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
例句:
他能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勤劳耕田,因此被视为一个典型的孝弟力田的好青年。
组词:
孝爱、孝顺、弟兄、兄弟、兄长、力行、耕田等。
近义词:
孝顺、孝敬、孝义、尊敬、勤劳、努力等。
反义词:
不孝、不顺、懒惰、荒废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