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诗的意思、豳诗的详细解释
豳诗的解释
指《诗·豳风·七月》。《周礼·春官·籥章》:“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 郑玄 注:“《豳诗》,《豳风·七月》也。吹之者,以籥为之声,《七月》言寒暑之事,迎气,歌其类也,此‘风’也而言‘诗’,‘诗’总名也。” 宋 姜夔 《齐天乐》词:“《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严复 《救亡决论》:“且何必西士,即如其言,则《豳诗》之所歌,《禹贡》之所载,何一不足令此子病生。”
词语分解
- 豳的解释 豳 ī 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西南。 笔画数:; 部首:豕; 笔顺编号:
- 诗的解释 诗 (詩) ī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 * 感:诗歌。诗话(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
网络扩展解释
豳诗是汉语词汇,指《诗经·豳风·七月》一篇,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释
-
基本含义
豳诗特指《诗经·豳风·七月》。该诗是《国风》中最长的篇章,共八章,每章十一句,主要描述周代豳地(今陕西彬县一带)的农事活动与季节变迁,反映古代农耕社会的日常生活。
-
历史背景
“豳”是周朝先祖公刘建立的古国名,后演变为地名(今陕西境内)。诗中提到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等句,记录了当时农人一年四季的劳作场景,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
二、文学与文化的延伸
- 诗歌特点
《七月》被视作中国最早的田园诗,语言质朴,叙事性强,展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自然风貌与人文习俗。
- 后世引用
宋代词人姜夔在《齐天乐·蟋蟀》中曾化用“豳诗漫与”一句,借《七月》中的蟋蟀意象表达情感。
三、相关考据
《周礼·春官·籥章》记载,周代有在特定时节击鼓、吹奏《豳诗》以迎节气的仪式,郑玄注疏中明确将“豳诗”对应为《七月》。
豳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研究周代社会与文化的珍贵史料。如需更深入解读,可查阅《诗经》原文及历代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豳诗》是一种古代中国的文学形式,它是由诗经中的一篇诗歌所命名。下面来给你详细解释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豳诗》(bīn shī)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豳」和「诗」。其中,「豳」是由部首「豕」和「贝」组成,拥有9个笔画;「诗」由「言」和「寺」组成,拥有7个笔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时期,豳山是一个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的地名,曾经是一座重要的城市。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诗歌集,其中的诗歌被赋予了特定的音乐形式,包括《豳》这篇诗。后来,人们用《豳诗》来指代整本诗经。
《豳诗》一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豳詩」。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不同,但《豳诗》一词基本上保持了相同的形式。
例句:《豳诗》中的《郑风·丘中有麻》写道:“丘中有麻,有实且菽。自既矣,似不我惟。自既灌矣,云露为害。”这篇诗歌描述了种植麻花和蔬菜的场景。
组词:《豳诗》可以和其他诗歌形式相组合,如《绝句豳诗》或《豳诗四行律》。
近义词:《豳诗》的近义词可以是「诗歌」或「古诗」,指代中国古代的诗歌形式。
反义词:反义词可能是「现代诗歌」,指代现代时期的诗歌创作。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问题,都可以提问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