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洞达的意思、洞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洞达的解释

[understand thoroughly] 通晓;透彻

街衢洞达,闾阎且千。——班固《西都赋》

思虑洞达。——《论衡·知实》

详细解释

(1).畅通无阻。 汉 班固 《东都赋》:“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凡人之肌骨,五臟肠胃虽各别,其入肠之物,英精之气味,皆能洞达。”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十:“服贾者麏集,爰是街衢洞达,閭阎比櫛。”

(2).流畅;通顺。 汉 王褒 《洞箫赋》:“条畅洞达,中节操兮。” 南朝 梁 袁昂 《书评》:“ 蔡邕 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品艳》:“花缘酬对洞达,宜明窗。”

(3).胸襟开阔磊落。《艺文类聚》卷三十引 汉 司马迁 《悲士不遇赋》:“炤炤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 明 方孝孺 《答俞敬德书》之二:“有志者行事当洞达如日月。”《人民文学》1984年第2期:“可以说他是狂傲不羁,也可以说他是豪爽洞达,难道这是渔民气质的遗传?”

(4).理解得很透彻;看得很清楚。 汉 王充 《论衡·知实》:“ 孔子 见窍睹微,思虑洞达。” 宋 叶适 《滕季度墓志铭》:“余异其沉敏,学未久,坤闔乾闢,无不洞达。” 明 马中锡 《辠言》:“ 西都 邵雍 稍知粗迹,已能洞达吉凶之变。” 茅盾 《子夜》五:“ 王和甫 笑嘻嘻地看着 吴荪甫 ,说出了这样洞达人情世故的话。”

(5).穿通。 汉 王充 《论衡·儒增》:“当中 晋侯 之目也,可復洞达於项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洞达”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通晓透彻
    指对事物理解深刻、全面。如《论衡·知实》提到“思虑洞达”,强调思维清晰透彻。现代用法如“洞达人情世故”,体现对世事的深刻认知。

  2. 畅通无阻
    本义指空间或道路通畅,如班固《西都赋》中“街衢洞达”形容街道四通八达。

  3. 胸襟开阔
    形容人豁达磊落,如司马迁《悲士不遇赋》用“炤炤洞达”赞颂胸怀坦荡。

  4. 流畅通顺
    多用于形容语言或艺术表现,如南朝袁昂评价蔡邕书法“骨气洞达”,指笔法流畅有力。

二、延伸解析

三、使用建议

建议优先采用“通晓透彻”“豁达开阔”等常用义项,古籍引用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汉典及《论衡》等典籍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洞达是一个意思非常丰富的词汇。它的拆分部首是穴和达,总共有八画。洞达这个词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写法,那时是用象形字来表示的,形状与现代有些不同。例如,穴这个字在古代的写法是洞的左边有一个像洞穴的形状,右边则是天空和大地的意思。来源于山洞和学问。 以下是一些洞达的例句:他非常洞达,经常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当我和他交流时,他总是能给出明智的建议。 与洞达相关的组词有:洞悉(了解事物的内涵),洞察(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洞察力(观察并理解事物的能力)。 与洞达近义词有:聪明(智慧的),明智(明理的),睿智(聪明而有洞察力的)。 与洞达反义词有:愚笨(无知的),迟钝(反应慢的),糊涂(不明事理的)。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到你,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