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的意思、冻疮的详细解释
冻疮的解释
[frostbite;chilblain;chilblain] 又名冻风。冷风严寒伤及皮肉,气血凝滞而成。多发于手足、耳廓等处
详细解释
局部皮肤因受冷而成的疮,多发生在手、足、耳朵等暴露部位。《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冻疮》:“冻疮触犯严寒伤,气血肌肉硬肿僵。”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宜忌》:“端阳日,蒲艾曝乾存贮,生子用以沐浴,兼洗冻疮。”
词语分解
- 冻的解释 冻 (凍) ò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冻结。冻害。冻馁。 汤汁凝成的胶体:鱼冻。肉冻。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冻得慌。防冻。冻伤。冻疮。 笔画数:; 部首:冫; 笔顺编号:
- 疮的解释 疮 (瘡) ā 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疮疤。疮口。冻疮。痔疮。 笔画数:; 部首:疒;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常见于冬季,好发于肢体末梢或暴露部位。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病因
冻疮是身体暴露于低温环境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的淤血性炎症。中医认为其由寒邪侵袭、血脉凝滞所致。主要诱因包括:
- 寒冷潮湿:低温与湿气共同作用,导致血管痉挛、麻痹;
- 末梢循环差:手、足、耳等部位远离心脏,易受冷影响;
- 高危因素:紧身衣物、体重过轻、雷诺氏病等会增加患病风险。
二、症状表现
-
典型症状
初期为紫红色水肿性斑块,按压褪色,伴有瘙痒、胀痛,受热后加重;严重时出现水疱、糜烂或溃疡。
-
临床分级
- Ⅰ度:表皮损伤,红肿痒痛,1周自愈;
- Ⅱ度:真皮层损伤,水疱形成,2~3周愈合;
- Ⅲ度:皮下组织坏死,皮肤变蓝黑色;
- Ⅳ度:肌肉骨骼损伤,需截肢。
三、易感人群与预防
- 高发人群:儿童、女性、老年人及末梢循环较差者;
- 预防建议:
- 保暖防潮,避免紧身衣物;
- 加强锻炼改善血液循环;
- 高热量饮食增强抗寒能力。
四、治疗与注意事项
- 轻度冻疮:外用冻疮膏、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 重度溃疡:需清创消毒,预防感染;
- 禁忌:避免直接高温烘烤或抓挠患处。
若症状持续恶化或出现全身性冻伤(如体温下降、神志不清),需立即就医。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冻疮》是指由于寒冷天气中暴露身体部位受到冻伤引起的疾病。它在中文中的拆分部首是冫和疒,总共有12个笔画。其来自于中文词汇,用以描述因低温导致的皮肤损伤。
在繁体中文中,《冻疮》的写法是《凍瘡》。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称之为冻疮的概念和含义基本相同。
几个关联的例句:
1. 天气太冷,你要注意保暖,以免冻疮。
2. 这种寒冷的天气容易导致冻疮的发生。
3. 如果出现冻疮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一些相关的组词可能包括防寒、保暖、冻伤等词汇。近义词可以包括封闭寒症、凝疮等,它们也指代因为低温而导致的皮肤问题。反义词可能没有具体的对立词,但可以理解为与冻疮相反的状态就是没有受到冻伤的健康皮肤。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