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或诸的意思、或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或诸的解释

犹或者。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礼记·郊特牲》:“不知神之所在,于彼乎?于此乎?或诸远人乎?”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九:“或诸,即或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或诸”在现代汉语中属于非常用组合词,其核心意义需从单字训诂及历史语用角度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或:《说文解字》释为“邦也”,后引申为不定代词,表示“有人”“有的”,如《论语》“或谓孔子曰”。在连词用法中含“或者”“或许”等选择义,见《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2. 诸:《广雅》训作“衆也”,作代词时表复数群体,如《孟子》“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作介词时通“之于”合音,如《左传》“公使阳处父追之诸河”。

二、组合分析 “或诸”在传世文献中主要呈现两种结构: ① 并列连词:见于先秦典籍的“或X诸Y”句式,如《礼记·郊特牲》“或诸远人乎”,郑玄注“或,不定之辞;诸,之也”,构成选择疑问语气。 ② 复合虚词:敦煌变文中存在“或诸”连用表推测的用例,如《舜子变》“或诸邻里,何由委知”,此处近于“或许”。

三、现代应用 该组合已退出当代汉语常用体系,《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收录该词条。研究者在考释出土文献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如清华简《厚父》“王曰:或诸?”即属商周时期的选择疑问句式遗存。

网络扩展解释

“或诸”是一个古汉语连词,其含义和使用方式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1. 基本释义
    “或诸”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者”,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该词由“或”与“诸”组合而成,其中“或”本身具有“或许、有时”的不定指含义,而“诸”在此结构中不单独表意,整体构成复合连词。

  2. 古籍例证
    在《礼记·郊特牲》中有明确用例:“不知神之所在,于彼乎?于此乎?或诸远人乎?”此句通过“或诸”提出多个可能性,表达对神灵居所不确定性的推测。清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传释词》卷九中也明确指出:“或诸,即或者”。

  3. 使用特点
    该词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连接分句或并列成分,与现代“或者”用法相似。例如在祭祀场景中,通过“或诸”列举不同可能性,体现古代语言对不确定性的委婉表达。

  4.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或诸”已极少使用,仅在研究古籍或特定修辞场合出现。需注意与单字“诸”的区别:单独“诸”可表“众多”(如“诸侯”)或作为“之于”合音(如“付诸行动”)。

建议结合《礼记》原文及清代训诂著作(如、4来源)进一步理解其语境应用。

别人正在浏览...

包工辩辩步屧螭炉初稿道牙攧落防顾放失冯豕丰悦和颂红丝砚花奴贿串悔尤壶梁狐狸精甲革角跃驾轊连軏金轮决放君国口甜拉逻良辅陵气流黜流化龙胡之痛禄禀沦暮霾曀秒忽南纪牛顿盘算赔赠抢购前王囚髻七献三巡赡蔚生剌剌什伍笋乾太阿之柄讨好梃子吐弃维持五花仪五祖七真仙娥河祥穟消尽箫勺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