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置陷阱。《韩非子·六反》:“犯而不诛,是驱国而弃之也;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亦比喻蓄意坑害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琼楼玉殿,日对君王面,年来眼底妬奇才,暗地装机设陷,欲酬心愿,便恣意倾排逞舌尖。”
“设陷”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è xiàn,由“设”(设置)和“陷”(陷阱)两个左右结构的汉字组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通过设置陷阱或圈套来陷害他人,常比喻用计谋蓄意坑害他人。
如需更多古文例证或现代用法,可参考《韩非子》及当代社会案例分析。
设陷是一个中文词汇,意为设置陷阱或埋下陷阱的意图。设陷的拆分部首分别为“言”和“阝”,其中,“言”是汉字的意符之一,表示与语言、说话有关的含义;“阝”是“邑”字的旁部,意为城邑或土地。设陷的笔画为10画。
设陷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年》这一篇古代史书中,用以指代趁人不备而设置陷阱。在古代,设陷一词是描述敌人布防或行动计划的重要术语,常在军事和策略性文献中出现。
设陷的繁体字为「設陷」。
在古代写法中,设陷可对应于「设陷」。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一致。
1. 为了防止敌人逃脱,将场地四周设陷布防。
2. 他设陷以圈套住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1. 设密陷:指暗中设置巧妙的陷阱。
2. 谋设陷:指策划设计陷阱以达到某种目的。
1. 设局:意为设置局面或设计陷阱,与设陷在意义上相似。
2. 设防:指设置防卫措施,预防意外和敌人的进攻。
1. 解陷:意为解除陷阱或从陷阱中脱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