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疲敝困乏。《管子·五辅》:“衣冻寒,食飢渴,匡贫窶,振罢露,资乏絶,此谓振其穷。”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二》:“罢露,谓室家疲敝也。”《战国策·秦策三》:“诸侯见 齐 之罢露,君臣之不亲,举兵而伐之。”
(2).谓使疲劳困乏。《韩非子·亡徵》:“罢露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 王先慎 集解:“露当作潞,羸也。”
“罢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疲敝困乏
指人或事物因过度消耗而陷入疲惫、衰弱的境地。例如《管子·五辅》提到“振罢露”,即救济困顿的百姓;《战国策·秦策三》中描述齐国“罢露”,指其国力衰弱。
使疲劳困乏
作动词时,表示使他人或群体陷入疲敝状态。如《韩非子·亡徵》中“罢露百姓”,指统治者压榨百姓导致民力衰竭。
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释进一步考证具体语境中的用法。
《罢露》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停止、解除约束或压抑,表达一种自由的状态。
《罢露》的拆分部首为“罒”和“雨”,拆分后的笔画为4画加5画,总共9画。
《罢露》最早出现在《汉书·李陵传》中,用于形容李陵解除了身上的束缚,表示他追求自由的精神。后来逐渐演化成一个常用的成语。
繁体字中,罢露的写法为「罷露」。
罢露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没有较大的变化。
他终于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感到如释重负,心情无比罢露。
罢权、罢工、罢市、罢职、独露、独
异、露天、露面。
解脱、释放、放松、摆脱、获得自由。
束缚、压抑、受限、约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