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帑的意思、寄帑的详细解释
寄帑的解释
同“ 寄孥 ”。《孔丛子·居卫》:“所愿者唯君修礼义,富百姓,而 伋 得寄帑於君之境内,从襁负之列,其荣多矣。”
词语分解
- 寄的解释 寄 ì 托付:寄托。寄存。寄情。寄怀。寄意。 依靠,依附:寄居。寄食。寄生虫。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寄信。寄钱。 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子。 笔画数:; 部首:宀; 笔顺编号:
- 帑的解释 帑 ǎ 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帑藏(刵 )(指国库)。府帑(府库里的钱财)。重(恘 )帑(大量的钱财)。 帑 ú 古同“孥”,儿女。 鸟尾:鸟帑。 笔画数:; 部首:巾;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寄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拼音:jì tǎng(注音:ㄐ一ˋ ㄊㄤˇ)
- 含义:同“寄孥”,意为寄托妻子和儿女,即托付家属或家眷。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多指将亲属安置于他处以寻求庇护或依附。
二、出处与用法
- 文献例证:
《孔丛子·居卫》中记载:“所愿者唯君修礼义,富百姓,而伋得寄帑於君之境内,从襁负之列,其荣多矣。”
此处“寄帑”即表达孔子后裔希望依附贤君以安顿家眷的意愿。
三、词义解析
- “寄”:有“托付”“依附”之意,如“寄居”“寄情”等。
- “帑”:古义多指“钱财府库”,但在此词中与“孥”(nú,指儿女)相通,引申为家眷。
四、相关词汇
五、注意事项
- 该词现代已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或文言文研究,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 部分文献中“帑”可能因通假字或讹变产生歧义,需以权威古籍注解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孔丛子》等典籍或汉语词源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寄仄》这个词的意思是寄托、投放。该词的拆分部首是宀和贝,其中宀表示“房屋”,贝表示“贝壳”。根据部首和笔画的顺序,该词的部首和笔画分别是宀、十、一、十、一、贝,共计六画。
《寄仄》一词的来源比较复杂,一种说法是来自佛教梵文中的 "dhāraṇī" (持),意为借力于佛法的保护力量。另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古代汉字演变的结果,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这个写法最早见于明代的《康熙字典》。
《寄仄》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区别。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但《寄仄》这个词的写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以下是《寄仄》这个词的例句:
1. 寄仄情怀:寄托着内心的情感和希望。
2. 将希望寄仄于明天:将希望投放到未来。
一些与《寄仄》相关的组词有:寄托、寄予、寄宿等。
与《寄仄》相近的词语有:寄托、寄予、归宿等。
反义词方面,与《寄仄》相反的词语包括:损害、遗弃、拒绝等。
以上是关于《寄仄》这个词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