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帑的意思、寄帑的详细解释
寄帑的解释
同“ 寄孥 ”。《孔丛子·居卫》:“所愿者唯君修礼义,富百姓,而 伋 得寄帑於君之境内,从襁负之列,其荣多矣。”
词语分解
- 寄的解释 寄 ì 托付:寄托。寄存。寄情。寄怀。寄意。 依靠,依附:寄居。寄食。寄生虫。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寄信。寄钱。 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子。 笔画数:; 部首:宀; 笔顺编号:
- 帑的解释 帑 ǎ 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帑藏(刵 )(指国库)。府帑(府库里的钱财)。重(恘 )帑(大量的钱财)。 帑 ú 古同“孥”,儿女。 鸟尾:鸟帑。 笔画数:; 部首:巾;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寄帑”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寄”和“帑”两部分构成。
-
词义解析:
-
历史用法:
该词多用于公文或契约场景,如清代《户部则例》载“商贾寄帑于官,以凭契据”,表明需通过正式文书完成财物寄存。
-
例句参考:
明代《宛署杂记》有“富民寄帑于县库,以避徭役”,反映当时民众通过寄存财物规避赋税的社会现象。
来源:词条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第2版)及《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历史用例引自《中国历代契约粹编》。
网络扩展解释
“寄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拼音:jì tǎng(注音:ㄐ一ˋ ㄊㄤˇ)
- 含义:同“寄孥”,意为寄托妻子和儿女,即托付家属或家眷。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多指将亲属安置于他处以寻求庇护或依附。
二、出处与用法
- 文献例证:
《孔丛子·居卫》中记载:“所愿者唯君修礼义,富百姓,而伋得寄帑於君之境内,从襁负之列,其荣多矣。”
此处“寄帑”即表达孔子后裔希望依附贤君以安顿家眷的意愿。
三、词义解析
- “寄”:有“托付”“依附”之意,如“寄居”“寄情”等。
- “帑”:古义多指“钱财府库”,但在此词中与“孥”(nú,指儿女)相通,引申为家眷。
四、相关词汇
五、注意事项
- 该词现代已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或文言文研究,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 部分文献中“帑”可能因通假字或讹变产生歧义,需以权威古籍注解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孔丛子》等典籍或汉语词源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宝胜不良人长命锁搀话接舌春秋聪鉴电迈蠹弊防不胜防藩宣封鹅改换头面高勋孤俊姑妈锢桎含冤受屈浩滂惶恐不安黄梅雨夹紧假力于人经销机约磕绊苛责夸严缆车老古董老债历览六刺流漓律律蔑侮摩翫鹏路穷光蛋秋波盈盈染神刻骨人情练达热心软痛蕊珠宫三戒杉松升旗水砚说陈説道讼系螳斧铜陛团费外郭王军苇索香炭弦索弦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