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踄的意思、跋踄的详细解释
跋踄的解释
谓艰辛远行。 明 冯梦龙 《女丈夫·洪客高遁》:“从别后,兵火催,孤身怀宝为盗煤,跋踄到 关西 ,蒙郡主多优礼。” 柳亚子 《五月八日谒廖夫人于观音山旅邸》诗:“卌年渴想 张别山 ,长途跋踄寧嫌久。”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部第二章:“只怕参议年来体衰多病,不胜跋踄之劳。”
词语分解
- 跋的解释 跋 á 翻山越岭:跋涉。 踩,践踏:跋前踬后(喻进退两难)。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跋文。跋语。序跋。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 踄的解释 踄 ù 古同“步”。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跋踄”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
基本释义
意为艰辛远行,强调长途跋涉的艰难过程。该词由“跋”和“踄”组成:
- 跋:本指翻山越岭,《说文解字》释为“蹎跋”(颠簸前行);
- 踄:古同“步”,指行走。
-
语境运用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例如:
- 明代冯梦龙《女丈夫》中“跋踄到关西”,形容主人公历经艰险抵达目的地;
- 近代柳亚子诗句“长途跋踄宁嫌久”,突显不畏辛劳的意志。
-
与近义词的差异
需注意与“跋躠”(bá xiè)区分,后者指行动迟缓困难的样子,如唐代卢仝诗句中“飞跋躠”描述飞行艰难,清代文献则用于描写身体僵直无法屈伸的状态。
-
现代使用场景
当代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仿古文体。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可选用“跋涉”“奔波”等更通用的词汇。
如需进一步考证词源或古代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专业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跋踄》是一个汉字词,意思是长距离行走或跑步。它由左边的“步”(意为脚步)和右边的“车”(意为交通工具)组成。总共有12画。《跋踄》这个词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是“跖踨”,是繁体字。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史书《左传》中的一篇文章。
例句:他每天都跋踄很长的路程去上学。
组词:跋踏、跋涉、蹦踏。
近义词:徒步、漫步。
反义词:驾车、乘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