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覆鹿寻蕉的意思、覆鹿寻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覆鹿寻蕉的解释

《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后以“覆鹿寻蕉”比喻恍忽迷离,糊里糊涂或得失无常,一再失利。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鸊鵜寒莎鸡动,乌轮兔驾迅长空,覆鹿寻蕉恍梦中。”亦省作“ 覆蕉 ”、“ 覆鹿蕉 ”、“ 覆鹿 ”。 清 钱谦益 《长干行》:“且将分鹿付覆蕉,覆蕉莫以亡羊笑。” 清 赵翼 《六十自述》诗:“鬢丝禪榻影飘萧,看尽人间覆鹿蕉。” 王毓岱 《乙卯自述》诗:“覆鹿忘前梦,犹龙悟守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覆鹿寻蕉”是汉语中的一则典故性成语,典出《列子·周穆王》。其核心含义指将真实存在的事物误认为虚幻,或比喻得失无常、世事难测的境遇。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解读:

一、典故溯源

该成语源自战国时期郑国樵夫的故事。据《列子》记载,樵夫猎鹿后以蕉叶覆藏,后遗忘藏鹿之处,竟怀疑此事为梦境。这则寓言通过现实与梦境的交织,揭示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成为后世演绎哲理的重要素材。

二、语义演变

唐代学者卢重玄在《列子解》中阐释:“藏鹿覆蕉,讵非真梦者乎?”强调现实与虚幻的辩证关系。明清时期该典故衍生出“鹿蕉之梦”“覆鹿遗蕉”等变体,如《红楼梦》中“鹿死谁手”的隐喻即受此影响,展现成语在文学创作中的延展性。

三、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该成语常用于两类场景:

  1. 警示人们勿将客观存在误作空想,强调务实认知的重要性
  2. 喻指功名富贵的转瞬即逝,如经济分析中形容市场泡沫的虚幻性

此成语收录于《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第9册,其语义演变过程在《典故大辞典》(中华书局)中有详细考据。作为中华文化特有的认知范式,它至今仍是哲学、文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网络扩展解释

“覆鹿寻蕉”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析:

一、成语出处

源自《列子·周穆王》中的典故:郑国樵夫在野外打死一只鹿,将其藏于洼地用蕉叶覆盖,后忘记藏匿地点,误以为此事是梦境;另一人听闻后寻得鹿,反而认为樵夫才是做梦者。

二、核心含义

比喻将真实事件当作虚幻梦境,导致行为反复失误,或形容人生得失无常、恍惚迷离的状态。例如明代陈汝元诗句“乌轮兔驾迅长空,覆鹿寻蕉恍梦中”即用此意。

三、词语解析

四、用法与延伸

五、权威参考

建议结合《列子》原文及《汉语大词典》等资料进一步理解其哲学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百足不僵邦选便安敝规壁宿博石不染一尘布色才巧倡呼冲劲大盈洞隙槁雕耿耿归标黑甜祸世江山如画交驰假惺惺忌妒搢忽金数孔明灯苦月揽镜丽圭襂路迳谩妒满清末造梅花叠没羽之虎闷气眠云卧石溟泠漂亮缾居平仲棋输先著筌箵柔毛肉铺三把刀涩巴巴烧刀子涉难省校食不兼味饰乐通带怢慄魏两违强凌弱维兮崄隘仙俦香埠挟天子以令天下写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