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幔的意思、地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幔的解释

[mantle] 地球内约2900多公里深处,岩石层以下、地心以上与地心断开的部分

详细解释

地球内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厚度约2900多公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结构,是地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词典释义与基本概念

在汉语语境及地质学中,“地幔”指包裹在地核之外、位于地壳之下的巨厚固体圈层。其名称形象地比喻为地球的“中间层”或“覆盖层”(如同覆盖在地核之上的幔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及地质学定义,它主要由致密的硅酸盐类岩石构成,具有高温高压的特征,是地球内部物质对流和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来源。

二、地质结构与分层

  1. 上地幔(深度约33–410公里):包含岩石圈下部(坚硬)和软流圈(部分熔融,具塑性),是岩浆活动与板块运动的发源地。
  2. 过渡带(410–660公里):矿物晶体结构随压力变化发生相变,密度显著增加。
  3. 下地幔(660–2900公里):以硅、镁、铁氧化物为主,物质呈固态但缓慢对流,温度可达4000°C。

三、物理特征与科学意义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科学大辞典》:定义地幔圈层结构与矿物相变机制。
  2. 《地质学报》:多篇研究论文分析地幔对流与板块运动耦合关系。
  3.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科普专栏:详述地幔成分与地震波传播特征。
  4.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进展》:综述地幔热柱与火山活动的关联性。

(注:因平台限制无法提供直接链接,建议通过上述机构官网或学术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重要圈层,其具体含义和特征如下:

一、基本定义
地幔位于莫霍界面(地壳底部)与古登堡界面(深约2900公里)之间,厚度约2865公里,占地球总体积的82.3%、总质量的67.8%,是地球体积最大、质量最重的层。

二、分层结构

  1. 上地幔(17-980公里):顶部存在软流层,因放射性元素衰变放热导致岩石部分熔融,是岩浆发源地;
  2. 下地幔(980-2900公里):高温高压环境下物质呈可塑性固态,铁元素含量相对增加。
    部分研究还将地幔细分为上地幔、过渡层(400-700公里)和下地幔。

三、物质组成
主要成分为橄榄岩类岩石,以橄榄石、辉石等硅酸盐矿物为主,含硅、镁、铁、铝等元素。上地幔成分接近石质陨石,下地幔可能含更多金属硫化物。

四、地质作用

  1. 软流层是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源,直接影响火山、地震等地质活动;
  2. 地幔热对流驱动地壳板块移动,热量通过地幔向地表传递。

五、其他特性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搜狗百科、爱问教育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榜下捉壻惼懆别别扭扭别酌宾献长陌侈卿叱吸椽桷大别名弹枉典美雕鸷峉峉方回矾红汾潞洑流抚舆共处公户还牍汉剧汗洽劾系忽板鉴略计合谋从靖乱挤手捏脚军标苛滥狼窝虎穴陵撞理由落定马郎妇磨道凝集陪隶评度蒲椠墙头草请事去位染草盛旨实施双眼皮耸慕岁星探抽饕窃套袖阗噎铜河拖钩文簟湘山祠席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