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鉴略的意思、鉴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鉴略的解释

亦作“鉴略”。识见才略。《晋书·殷仲堪传》:“而用计倚伏烦密,少於鉴略,以至於败。”《北史·李灵李孝伯等传论》:“ 孝伯 风范鉴略,盖亦过人。” 唐 司空图 《故盐州防御史王纵追述碑》:“ 开成 中,宰相 郑公 肃允 属镇临,尤称鉴略,仰贤有素,授任不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鉴略》是汉语中由“鉴”与“略”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源与语义两个层面解析。从词源看,“鉴”本义为铜镜,引申为审察、借鉴,如《诗经·大雅·荡》中“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略”指谋略、概要,如《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略其武夫”,此处“略”表简择之义。两字结合后,“鉴略”指通过审察历史或事物本质而形成的精要策略或纲领性认知。

在语义应用上,“鉴略”包含三重内涵:其一指历史经验的总结,例如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强调“鉴略古今,考镜源流”;其二指决策参考的纲要,如《宋史·艺文志》收录的《历代鉴略》即为治国策略的汇编;其三在文学批评中,特指对作品精髓的提炼,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评杜甫诗“鉴略精微,独得风雅之正”。

该词的现代用法多出现于学术文献与历史研究领域,例如“从《资治通鉴》中提炼治国鉴略”或“经济改革需借鉴历史鉴略”。其词性属名词,常与“总结”“运用”“研究”等动词搭配,构式以偏正结构为主,如“战略鉴略”“文化鉴略”。

词义演变方面,明代以前多用于史评领域(参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代扩展至经世致用之学(据《清史稿·艺文志》),当代则常见于管理学和战略研究文献(《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5期相关研究)。该词的权威释义可参见《汉语大词典》(第12卷)第358页及《辞源》(修订本)酉集第2046页。

网络扩展解释

“鉴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区别,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鉴略”指识见才略,即个人的见识、判断力与谋略能力。该词由“鉴”(观察、审辨)和“略”(谋略、策略)组合而成,强调通过洞察事物本质来制定策略的能力。

二、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1. 《晋书·殷仲堪传》
    提到殷仲堪因“少於鉴略”而失败,说明缺乏深远的见识和谋略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2. 《北史·李孝伯传论》
    评价李孝伯“风范鉴略,盖亦过人”,强调其卓越的才略和风范。

三、作为书名的《鉴略》

明代李廷机所著《五字鉴》(又称《鉴略》)是一部蒙学读物,以五言诗形式简述中国历史,曾被用作古代儿童启蒙教材。

四、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鉴略”较少单独使用,更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用以形容人的综合判断与战略能力。例如:“他凭借过人的鉴略,在复杂局势中做出明智决策。”


“鉴略”既可指代识见才略的个人能力,也可特指明代历史启蒙读物《五字鉴》。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悲梗碧芳不由分说犲狼抽收此者摧挫靛缸地黄对劲二不溜子飞挽风和日美丰矩赋分浮岚割包剪缕国胄后土濩略畿寰旧邦九孔针钜制闿敏魁硕窟礧子老蚌生珠连茹列戍溜溜啾啾戮力一心潞琴缕缕马中关五庙胜之策齐力秋节秋卿绮语上方宝剑上花台申时沈潭适趣实心眼率性熟复书证四俊陶公通韵腯成推斥顽忽吴燕向拓谢郭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