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岁星的意思、岁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岁星的解释

(1).即木星。古人认识到木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其轨道与黄道相近,因将周天分为十二分,称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即以其所在星次来纪年,故称岁星。《韩非子·饰邪》:“此非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抢、岁星数年在西也。”《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旧唐书·宪宗纪上》:“壬申夜,月掩岁星。” 清 黄遵宪 《十月十九日至沪》诗:“海水萍踪仍此地,岁星荔实忽周天。”

(2).即太岁。用以喻灾祸。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次其韵》之一:“廿载江湖负壮心,终看 吴 越 岁星临。”参见“ 太岁 ”、“ 岁破 ”。

(3).相传 汉 东方朔 仕 汉武帝 为大中大夫。 武帝 暮年好仙术,与 朔 狎昵,从 朔 求不老之药及吉云、甘露等。 朔 尝谓同舍郎曰:“天下知 朔 者唯 大王公 耳”。及 朔 卒, 武帝 召 大王公 问之,对以不知。问何能,对以善星历。乃问诸星皆在否,曰:“诸星具在,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復见耳。”帝仰天叹曰:“ 东方朔 生在朕傍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哉!”事见旧题 汉 郭宪 《东方朔传》。后遂用为典实。 清 王图炳 《游仙》诗:“君王欲乞长生术,不道郎官是岁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岁星”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岁星是中国古代对木星的称呼。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其公转周期约为12年(实际约11.86年),古人通过观测木星位置来纪年,故称“岁星”。在《史记》《左传》等典籍中,岁星与十二地支相关联,形成“岁星纪年法”。


二、天文与历法作用

  1. 纪年依据
    木星每年移动周天的十二分之一,对应十二地支的循环周期,古人将黄道划分为“十二次”,以木星所在星次标记年份(如“岁在星纪”)。

  2. 观测与占卜
    岁星的位置被用于预测国家兴衰和社会吉凶。例如,古人认为岁星停留的方位预示该地国泰民安,而对冲方位可能遭遇灾祸。


三、文化与哲学象征

  1. 五行属性
    岁星属木,象征仁德、农业与自然节律,其运行被认为影响五谷丰歉。

  2. 道教信仰
    在道教中,岁星被纳入“九耀星官”体系,称为“木耀”,代表时间的周期性和自然规律。民间通过祭祀岁星祈求平安与丰收。


四、相关概念辨析


五、历史影响

岁星体系体现了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天象观测与政治、农业紧密结合,成为天文、历法、占卜和哲学的交融典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史记·天官书》或道教典籍中对岁星的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岁星的意思

岁星(suì xīng)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年岁的星星。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岁”和“星”。岁指年龄、年份,星指天上的闪烁物体。

拆分部首和笔画

“岁”字的部首是“禾”,共有9画;“星”字的部首是“日”,共有9画。

来源和繁体

“岁星”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中的神话故事。相传在天空中有十四颗主宰所有年份的星星,其中一颗被称为“岁星”。在繁体字中,“岁”字的写法为“歲”,而“星”字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岁”字在小篆字体中写作“歲”,在隶书中写作“嵗”;而“星”字在小篆中写作“星”,在隶书中写作“省”。

例句

1. 她的岁数一点也看不出来,像个永远的岁星。

2. 在寒冷的冬夜,岁星闪烁着寒光,照亮了大地。

组词

岁星与其他词汇可以组成一些有关年岁和星星的词语,例如:岁月、星空、星辰、星宿等。

近义词

岁星的近义词包括年星、岁月星光等。

反义词

岁星的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因为它是一个描述年岁的独特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