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尚书》中《尧典》、《舜典》、和《大禹谟》、《皋陶谟》等篇的并称。《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汉书·扬雄传下》:“典謨之篇,雅颂之声,不温纯深润,则不足以扬鸿烈而章缉熙。” 唐 刘知几 《史通·序列》:“窃以《书》列典謨,《诗》含比兴,若不先叙其意,难以曲得其情。”
(2).指经典;法言。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正人伦,传道统,有 尧 之君大哉;理纲常,训典謨,是 孔 之贤圣哉。” ********* 《题写真答荃君》诗之二:“乱世何人识典謨,遗民终老作奚奴。”
(3).指《尚书》。 元 耶律楚材 《进西征庚午元历表》:“典謨寔六籍之大经,首书其事, 尧 舜 为五帝之盛主,先务厥猷。” 清 汤斌 《赠李映碧先生》诗:“ 鲁国 遗经火,口传赖 伏生 。九十 秦 博士,典謨赖以明。”
"典谟"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的《尧典》《大禹谟》两篇合称,后逐渐演变为经典文献的代称。《说文解字》释"谟"为"议谋也",本义指治国策略的谋划,《尔雅》注"典"为"经也",指具有规范意义的典籍。
二、核心语义
三、语义流变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指出"谟从莫声,而义取谋度",强调其策略性特征。当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其训释为"典籍与谋略的合称",体现词义从特指到泛称的演变轨迹。
“典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尚书》中的具体篇章
指《尚书》中的《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等篇目,属于古代政治文献,记载了尧、舜、禹等圣王的治国言论和事迹。
泛指经典与法言
引申为古代圣贤遗留的训诫和经典法则,如《文选·尚书序》中提到“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强调其作为治国规范和道德准则的作用。
代指《尚书》本身
因“典谟”是《尚书》的核心内容,后世常以“典谟”指代整部《尚书》。
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篇章内容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尚书》原文或相关古籍注释。
百计千谋辩雕摈士蚕食鲸吞常梪常格驰薄筹攒创面传诵楚挞麤饭村笠鞮屦二十五史耳轴鹅鴈梵皇蜚凶風彩苟冒广捕憨跳耗误花匠讲辩渐鸿见谕剪烛教笞角壮家生哨记认谲密峻巘居庸关可乘老而不死连婚连滞裂谷丽锦买卖婚姻马记谩诧梦想颠倒弥翼评理企业形象三干声吞气忍祀祭岁历遡流求源天眼条系往亡无源显幸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