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常格的意思、常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常格的解释

(1).惯例;通例。《新唐书·卫次公传》:“子之祖,勋在王府,寧限常格乎?”《明史·顾锡畴传》:“拔异才而不拘常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女见之喜,优礼逾於常格。”

(2).诗文、绘画、书法等艺术的习见的或平常的格调。 宋 欧阳修 《内制集序》:“其屑屑应用,拘牵常格,卑弱不振,宜可羞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即当摆脱常格,夐出不测之语。” 明 乔世宁 《何先生传》:“先生德性纯明,言仪雍雅,杯酒谈笑间,诗文立就,作字復秀拔奇劲,逈出常格。”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常格”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差异,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一、常规或惯例

指社会、制度或行为中普遍遵循的既定规则或通例。例如:

  1. 历史文献中常指选拔人才的标准,如《明史》提到“拔异才而不拘常格”,强调突破常规选拔人才。
  2.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描述“优礼逾於常格”,指超越一般礼遇规格。

二、艺术领域的常见风格

特指文学、书画等创作中习见的规范或普通格调:

  1. 宋代欧阳修批评应用文“拘牵常格”,认为受常规束缚导致文风平庸。
  2. 明代谢榛主张诗歌应“摆脱常格”,通过创新打破固定模式。

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文献例证,可参考《新唐书》《四溟诗话》等原典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常格(cháng gé)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常”和“格”两个字组成。 1. “常”字的部首是“尸”,共有5画。它的拆分是由“尸”和“巾”组成,表示尸骨盖着巾帛,意味着长久存在的意思。 2. “格”字的部首是“木”,共有6画。它的拆分是由“木”和“各”组成,表示木头相互拼接,意味着排列整齐的意思。 3. “常格”这个词源于古代儒家学者对于行为和思想的要求,常指合乎常理、道德准则的行为;格指修养、修身的方法和标准。因此,“常格”意味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准则和规范。 4. 繁体字“常格”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区别。 5.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也有所变化。但是,“常格”的写法一直延续至今并未有大的改变。 以下是“常格”一词的例句: - 他的言行一直都符合常格,值得大家学习。 - 在家庭教育中,要教导孩子遵循常格,不做非分之事。 - 作为一名公务员,他一直以身作则,严守常格。 一些与“常格”相关的词语有: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君子 - 道德准则 - 行为规范 一些与“常格”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语有: - 不守规矩 - 不合道德 - 不正常 - 不规范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襃博比驱伯强不可胜数宠沐锤旋俶扰打雷担杖大竈吊赠递演恶魔恶心钱改日歌舟公务贡选惯一不着国际裁判还道薅刀鸿渥獾脯溷扰谫然泾川稽閲捐赀军律来辰蚸蠖蠡蠡令节柳菌栾栱马群空冥钞鸣叫南社宁绸凭券牷牲柔曼韶英生关死劫申束诗选抬揲台旨涛波搨子豚犬鼍作违负尾骑勿吉下碇税蟹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