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常格的意思、常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常格的解释

(1).惯例;通例。《新唐书·卫次公传》:“子之祖,勋在王府,寧限常格乎?”《明史·顾锡畴传》:“拔异才而不拘常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女见之喜,优礼逾於常格。”

(2).诗文、绘画、书法等艺术的习见的或平常的格调。 宋 欧阳修 《内制集序》:“其屑屑应用,拘牵常格,卑弱不振,宜可羞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即当摆脱常格,夐出不测之语。” 明 乔世宁 《何先生传》:“先生德性纯明,言仪雍雅,杯酒谈笑间,诗文立就,作字復秀拔奇劲,逈出常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常格"是汉语中具有多层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词义 指常规的格式或法式。《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固定的格式"(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如宋代科举制度中"进士科常格"即指固定考试规程。清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载"取士而锢之士……此士人之法也",印证了制度性规范的存在。

二、引申义项

  1. 行为规范:指社会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汉语大词典》引申为"惯例常规"(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如《新唐书·崔日用传》"朝廷故事,日用能记",强调制度性记忆。
  2. 创作范式:在文学领域特指固定创作模式。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有常格,而造语亦贵新",揭示规范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三、相关概念对比 与"变格"构成反义关系,《文心雕龙·定势》提出"因情立体,即体成势"的创作观,强调在遵循常格基础上的突破。明代八股文"破题、承题"等固定结构即为典型常格体现。

四、现代应用场景

  1. 法律领域指程序性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确立的立法程序即属法律常格。
  2. 公文写作中,《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2012)明确规定了现行公文常格标准。

网络扩展解释

“常格”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差异,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一、常规或惯例

指社会、制度或行为中普遍遵循的既定规则或通例。例如:

  1. 历史文献中常指选拔人才的标准,如《明史》提到“拔异才而不拘常格”,强调突破常规选拔人才。
  2.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描述“优礼逾於常格”,指超越一般礼遇规格。

二、艺术领域的常见风格

特指文学、书画等创作中习见的规范或普通格调:

  1. 宋代欧阳修批评应用文“拘牵常格”,认为受常规束缚导致文风平庸。
  2. 明代谢榛主张诗歌应“摆脱常格”,通过创新打破固定模式。

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文献例证,可参考《新唐书》《四溟诗话》等原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迦炉香波兰人恻怅长调琤琤摐金辞诉磁枕导航卫星伐冰覆车之轨耕寮怪不得归案回形针嫮姱货殖嫁狗逐狗醮祠仅存浄利静秘旌擢疚疾阬泽口碑朗练鍊行连理凌歊浏如率带咪呀魔媪恼犯脑胀娘母派仗抛声调嗓配布蓬乱穷嫠岂有是理羣神上巾蛇孽属缀死灰复然绥山桃天阁通廛铜浑通邑大都讬植望誉伟峻蓊勃呜嘬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