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笏的意思、典笏的详细解释
典笏的解释
以笏典钱,极言清贫。 宋 王禹偁 《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诗之三:“典笏逢休假,焚香愿有秋。” 宋 王禹偁 《贺将作孔监致仕》诗:“朝请罢来频典笏,田园归去只擕琴。”
词语分解
- 典的解释 典 ǎ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 标准,法则:典章。典制。典故(.典制和掌故;.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 指典礼:盛典。大典。 主持,主
- 笏的解释 笏 ù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俹 )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典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官员因清贫而典当笏板的行为。以下为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核心含义
指官员将上朝用的笏板典当换钱,以此形容极度清贫的状态。笏(hù)是古代大臣朝见时手持的狭长板子,多用玉、象牙或竹制成,用于记事或礼仪,象征官员身份。
-
引申内涵
该词通过“典笏”这一行为,生动刻画了古代文人官员在生活窘迫时,甚至需变卖身份象征物的境遇,侧面反映其清廉或困顿。
文献用例
- 宋代王禹偁在《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中写道:“典笏逢休假,焚香愿有秋。”
- 其另一首诗《贺将作孔监致仕》也有“朝请罢来频典笏”之句,均以“典笏”体现主人公的贫寒。
使用场景
该词多出现于古典诗文,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对古代清贫文人的描述中。
若需进一步了解笏的形制或相关典故,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典笏是一个古老而有趣的词汇,下面我会为你提供关于典笏的相关信息。
典笏的意思:
典笏是指古代官员负责举行礼仪和典章制度时所使用的仪器。它被用来表达权力和威严,通常由最高级别的官员使用。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典笏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典”字的部首是“八”,而“笏”字的部首则是“竹”。典字的笔画数是8,笏字的笔画数是10。
来源:
典笏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的典籍中。据史书记载,它在西周时期就已经被广泛使用,用来指代行使权力和参与仪式的重要人物所持有的仪器。
繁体和古时代汉字写法:
在繁体字中,典笏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而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时候典字会在“八”字的上方加上一个“十”字,表示“十字有八个横的状态”,以强调典字的含义。
例句:
1. 他手持典笏,仪态庄重地主持着重要的典礼。
2. 官员们肩负着典笏的责任,在国家事务中展现着威严。
3. 他因为表现出色,被授予了典笏的荣誉。
组词:
典章、典籍、官笏、玉笏。
近义词:
权杖、仪仗、钮壳。
反义词:
平庸、普通、无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