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德义的意思、德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德义的解释

(1).道德信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二》:“彼皆戴仰大王德义,愿为大王臣妾。德义已行,南面称伯, 楚 必敛衽而期。” 晋 潘岳 《西征赋》:“诵六艺以饰姦;焚诗书而面墙;心不则於德义,虽异术而同亡。” 宋 曾巩 《送李材叔知柳州》:“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或弃斥德义,蹇视淫游,以嘲弄社会,聊快其意,如 堂祥 。”

(2).谓赏罚得当;亦谓从善去恶。《国语·周语中》:“故圣人之施舍也议之,其喜怒取与也亦议之,是以不主宽惠,亦不主猛毅,主德义而已。” 韦昭 注:“赏得其人,罸当其罪,是为德义。”《国语·晋语七》:“ 悼公 与 司马侯 升臺而望,曰:‘乐夫?’对曰:‘临下之乐则乐矣,德义之乐则未也。’公曰:‘何谓德义?’对曰:‘诸侯之为,日在君侧,以其善行,以其恶戒,可谓德义矣。’” 韦昭 注:“善善为德,恶恶为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德义的汉语词典释义与内涵解析

“德义”是汉语中一个承载伦理价值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德”与“义”的结合:

  1. 基本释义:指符合道德准则的正义行为或原则。《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道德与义理”,强调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关系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载:“德义,利之本也”,说明德义是维系社会利益的根基。

  2. 深层内涵:

    • 德为体,义为用:儒家经典中,“德”常指内在修养(如仁爱、诚信),“义”则表现为外在的合宜行动(如公正、克己)。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提出“德者,得也;义者,宜也”,强调德义需内外统一。
    • 社会规范性:古代典籍如《礼记》将德义视为“治民之纲”,主张以德义教化民众,实现社会秩序。
  3. 经典用例:

    • 《论语·里仁》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义”为德行的实践标准。
    • 《孟子·公孙丑上》称“以德行仁者王”,进一步将德义与治国之道关联。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德义”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道德信义
    指符合社会伦理的道德准则与诚信原则。如《左传》提到“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强调德义作为为人处世的根本规范。

  2. 赏罚得当与从善去恶
    通过合理赏罚引导善恶行为,体现社会治理的智慧。《国语》中“主德义而已”即指赏罚需公正,以德义为准则。


二、深层内涵

  1. 哲学层面
    德指“顺应自然与社会的规律”,义指“合乎道德规范的责任行为”,二者结合形成个人修养与社会秩序的平衡。

  2. 实践意义
    如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提到的“德义”批判,反映其作为社会伦理标准的时代适应性。


三、现代应用

在教育领域,德义被视为培养义务感的核心,强调通过道德约束实现真正的自由。例如制药行业的道德义务与法律责任,即德义在当代的具体体现。


文献参考

主要出自《左传》《国语》等典籍,现代释义可参考权威词典(如、2、4、6)。

别人正在浏览...

安分知足败形般般便罢毕鉢罗别干湢浴不矜细行代位东第东户吨浬恶噷噷封疆画界丰牺工日桂皮估楫嗐声跺脚含愁含灵赫斯华鄂缓带之思辑宁噤唫军衔抗浮科派跨历流查买官鬻爵濔濔啮指甯了排门军评弹颇胝扑堆千里欺傲秦壁穷絝曲文箬包船汝州风洒尘嗓音三十六界散言山雉少从输供睡裤头盘违时绝俗霞敞陷马坑缬帛欣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