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登春台的意思、登春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登春台的解释

(1).《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后以“登春臺”比喻盛世和乐气象。 晋 潘岳 《秋兴赋》:“仰羣儁之逸轨兮,攀云汉以游骋。登春臺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烱烱。” 唐 陆贽 《登春台赋》:“登春臺而写望,独观化以娱情。”

(2).曲名。 宋太宗 所制小曲小石角之一。《宋史·乐志十七》:“ 太宗 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剏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小石角九:《月宫春》《折仙枝》《春日迟》《綺筵春》《登春臺》《紫桃花》《一林红》《喜春雨》《汎春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登春台"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意象的复合词。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春台"指春日登眺的亭台,语出《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该词由"登"与"春台"组合而成,字面含义为登上春日观景的高台,实际承载着三重文化内涵:

一、自然时序象征 特指春季登高远望的节令活动,如唐代李峤《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所述,描绘古人顺应天时、赏春踏青的习俗。

二、社会理想隐喻 《老子》原典中将"春台"与"太牢"并置,喻示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如北宋邢昺《尔雅疏》所注"春台所以望氛祥",赋予其政通人治国理想。

三、文学审美意象 历代文人多借"登春台"构建意境,如白居易《春题华阳观》"帝子吹箫逐凤凰,空留仙洞号华阳",通过登临动作寄托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形成中国文学特有的空间叙事范式。

该词在当代语言实践中仍具生命力,常见于传统节庆描写和山水文学创作,体现着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照。

网络扩展解释

“登春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本义与典故

  1. 出处与比喻义
    源自《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这里的“登春台”描绘了百姓在盛世中安乐和乐的景象,后逐渐演变为象征太平盛世的意象。例如晋代潘岳在《秋兴赋》中写道“登春臺之熙熙兮”,唐代陆贽亦有《登春台赋》,均借以表达对和谐社会的赞美。

  2. 字面与意境
    “春台”指春日登高远眺的亭台,暗含生机与繁荣;“登”则强化了主动融入美好环境的动作,整体传递出身处盛世、心怀畅达的情感。

二、衍生含义

  1. 音乐曲名
    宋代时,“登春台”成为宋太宗创制的小曲之一,属“小石角”调式,见于《宋史·乐志》记载。

  2. 现代文学引用
    当代作家借用此词为书名(如小说《登春台》),通过人物命运反讽“盛世”表象下的个体困境,赋予其新的隐喻色彩。

“登春台”既承载传统文化中对盛世的理想化表达,也在历史流变中衍生出艺术与文学层面的多元意涵。

别人正在浏览...

懊侬歌百重班妾辞辇饱嗅报谒本轮大归稻穗点醒逗殴对胶杜门谢客费设鬲闭公典公子哥儿规劝合穗滑冰挥斧湫隘驾驱结社击镜津航紧屯屯稷嗣君绢帖觉罗学屦校科式宽冲了劣连架淩云漏眼庙食民讴谟觞男丁凝立牛角尖乾录挈领轻红情面青囊书軵靡色鬼汤汤声价倍增食陈寿征泰山不让土壤天年不齐紊裂镶牙潇洒下说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