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连架的意思、连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连架的解释

即连枷。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连架》:“今农家打稻之连架,古之所谓拂也。”参见“ 连枷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连架”是传统农具“连枷”的别称,指一种由长柄与敲杆组合而成的谷物脱粒工具。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述其详细含义:

一、基本释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连枷”指“一种手工脱粒农具,由长柄及一组平排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使子粒脱落”,其异体写法包含“连架”。此工具在《王祯农书》中亦有记载:“连枷,击禾器……其制用木条四茎,以生草编之,长可三尺,阔可四寸。”

二、形制结构

“连架”主体分为两部分:

  1. 长柄:多为竹制或木制,长度约1.8-2米
  2. 敲杆:由3-6根木条用皮绳编连,通过转轴与长柄连接

三、历史演变

汉代称为“拂”,宋代《事物绀珠》载:“连枷,汉呼为拂,今谓之连架。”明清时期成为南方稻作区核心脱粒工具,《天工开物》描述其“举而转掣之,扑禾而粒落”的使用原理。

四、方言别称

在江淮官话、吴语区多称“连架”,如《江苏省志·方言志》标注苏州方言读作“liɛ²³ka⁴⁴”,湖北部分地区称“连盖”。此名称差异印证《中国农具史》所述:“因形制组合特征,各地产生‘连架’‘连枷’等不同称谓。”

五、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麦、稻、豆类作物脱粒,《农政全书》强调其“举而转之,以扑禾也”的操作要领。当代被机械脱粒机取代后,仍是民俗表演道具,如江西“打连枷舞”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注:为符合原则,本文引用来源包括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王祯农书》校注本、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具史》等权威出版物,因平台限制不提供外部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连架”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来源综合解释,主要存在以下两种释义:

一、农具名称(主要含义) 指传统农具“连枷”,用于谷物脱粒。该解释在多个权威来源中一致呈现:

二、引申含义(较少见) 个别非权威来源(如)提到“连架”作为成语,表示“连续挫折或不愉快事件”。但该用法未见于权威词典,可能属于地域性或现代引申用法,需谨慎使用。

补充说明

建议在正式语境中优先采用“连枷”的农具释义,若遇到引申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不通时宜惨澹经营冲尅词条翠幌捣砧大神农架东交民巷都察院凤池風縫赋粟感风簿孤悬豪上黑胶绸喝水黄耳传书黄晕頮浴魂慙色褫甲兵角束矫正警设景向紧健驹驴苦况阔野拦击浏莅埋蛊门到门运输冥灭明应辇车年数腻玉鸥波权强禳田人口粥乳鉢沙人审察施孟书房水庸婉静违和畏口慎事五关籼稻乡书贤会贤室闲頠嫌隙限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