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指帝王的著作。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集>序》:“逮乎俯应归运,仰修乾録,载笔握简,各有司存。”
“乾录”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乾录(拼音:qián lù)指帝王的著作或文献记录。其中“乾”在古汉语中常代指“天”或“君主”,“录”则指记载、编纂,合称引申为帝王相关的典籍。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梁武帝集〉序》:“逮乎俯应归运,仰修乾録,载笔握简,各有司存。”
此句意为:帝王顺应天命,整理编纂典籍,史官各司其职。此处“乾录”特指帝王主持修订的文献。
词义关联
与“乾录”相关的成语有“夕惕朝乾”(形容勤勉谨慎)、“甄奇录异”(指收录奇才异能),侧面反映“录”字的文化内涵。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或学术研究,属于生僻词汇。
以上解释综合了多个来源,如需查看完整信息,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南朝文献原文。
《乾录》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记录、记载。它是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是“乾”,第二个字是“录”。这个词语来源于汉字,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乾录》的第一个字“乾”拆分的部首是“乙”,共有5个笔画;第二个字“录”拆分的部首是“彐”,共有7个笔画。
《乾录》这个词语最早源于《尚书·太常书》:“乾之曰阳,故曰乾;录之曰阴,故曰录。”在繁体中,该词语为「乾錄」。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一些差别。《乾录》的古代汉字写法为「乾錄」,第一个字“乾”会多出一个点,第二个字“录”会多出一个“亻”字旁。
以下是一些使用《乾录》的例句:
他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负责乾录所有的进展和问题。
这本书是一部乾录古代文化的重要著作。
与《乾录》相关的组词有:乾坤、乾夕、录用、记录等。
与《乾录》近义的词语有:记载、记事、记录等;反义的词语有:遗忘、忘却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