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报祭天地祖宗。 南朝 宋 谢庄 《舞马赋》:“茂实冠於 胥 庭 ,鸿名迈於 勛 发 ,业底於告成,道臻乎报謁。”
(2).回拜;回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大老居乡之体》:“ 嘉禾 兵使 刘庚 ,其同年也,首来相访。﹝ 沉继山 ﹞輒葛巾芒履以出,自云引疾不出门,送至中庭而止,又不报謁。 刘 大怒詬駡,欲起大狱罗织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时方报謁臬长,不持一钱。”
报谒是古代汉语中的礼仪用语,指宾客在拜访主人后,主人依礼回访答谢的行为。这一行为体现了传统礼制中“礼尚往来”的核心原则,强调人际交往的互敬与平衡。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文化背景:
《汉语大词典》(第1卷,第1281页)
释为:“回访;答拜。指客人来访后,主人前往回访。”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年。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第48页)
定义为:“宾客来访后,主人为表礼节而进行的回访。”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4年。
《辞源》(修订本,第149页)
解释:“古时礼节,受访者复访对方以示答谢。”
来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
报谒源于周代礼制,是“士相见礼”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曲礼上》载:“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这一互动模式要求:
典型用例: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刘邦因怠慢儒生遭郦食其批评后,立即“报谒”谢罪,侧面反映该礼仪的政治功能。
需注意“报谒”与“互谒”的差异:
参考文献来源:
可查阅:中华经典古籍库(www.ancientbooks.cn)
可查阅:中国知网工具书库(cnki.net)
可查阅: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
(注:部分古籍资源需通过学术数据库访问全文,链接为公共开放章节入口。)
“报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1. 报祭天地祖宗
指通过祭祀仪式向天地或祖先报告功绩或祈求庇佑。例如南朝谢庄《舞马赋》中“业底於告成,道臻乎报谒”,描述了在功业完成后进行祭祀的仪式。这一用法多与礼仪、祭祀活动相关,常见于古代文献中。
2. 回拜、回访
表示礼节性的回访行为。如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记载官员沈继山因身体原因未回访同僚,称“又不报谒”,体现了古代社交礼仪中的对等原则。宋代张九成诗句“炎热不可触,报谒当及时”也反映了回访的时效性。
补充说明
可通过(沪江词典)和(查诗文)查看古籍例句及详细解析。
暗曶编创并臻不宁奈岔出池籞仇牛跐牙儿赐篆村头村脑大出丧地主阶级都君子颿樯该邃赶脚头句骊官赏国士无双河堧环钩圜冠华裔昏昼娇婉岕荈刭杀景乡墐涂饥驅叩门九馆仙举场枯萍离堂鹿胶雒田门业妙气抛戈弃甲被甲载兵甓器强韧七圣刀日慎一日三豪三聚氰胺收报人私掠四离四絶丝析发解田地通时达变推杯穨丧晚艳委悉下不了台销金窝歇坐希罕